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朝鮮半島危機的六局鬥雞博弈

【咫尺地球】北韓(朝鮮)轟炸延坪島無論如何發展,也肯定會成為博弈論「鬥雞博弈」(Chicken Game)的經典案例。「鬥雞博弈」其實應譯為「弱者博弈」,設定場景為兩架車在十字路口,雙方都不讓即兩敗俱傷(-10,-10),假如一方退讓,讓的會被嘲笑為弱者(1,-1);雙方均讓步,則等待下一局(0,0)。牌面弱的一方,常向強者宣示玉石俱焚的勇氣,希望博得讓步,是為「戰爭邊緣策略」(brinkmanship),也就是北韓外交的指導思想。

但這次危機和以往不同,使用戰爭邊緣策略參與鬥雞博弈的玩家不止北韓一家,由於中韓朝美日五方都同時進入權力過渡期,各國內部玩家也不止一人,可歸納為六大棋局,或可再細分為其他小局。各方都以為根據自己設定的遊戲不會爆發大戰,也沒有一方希望出現大規模衝突,只希望在危機邊緣多賺一些,但這麼多玩家一起互動,一個稍微的計算失誤,就足以令局勢失控。

局一﹕北韓vs.美國

●韓戰結束後,北韓把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列為頭號外交任務,一直希望繞過六方會談機制自己和美國談,只是美國一直拒絕,中國心底裏也不願。北韓以為通過激進手段可逼得美國直接對話,例如六十年代扣留美國軍艦事件,就成功迫使被俘美軍簽悔過書。只要美朝對話,無論說什麼,也是金正恩的偉大成就。

●美國最理想的策略其實是放下北韓不管(這是Brian Myers的理論),但自從小布殊在美朝關係相對緩和時無故將北韓列入「邪惡軸心」,美國已失去道義上不譴責北韓的彈性,也需要持續妖魔化北韓捍衛自己的價值觀。

●可能失控點﹕北韓假如只攻擊南韓軍事設施,美國尚有迴旋空間,但若一再傷及平民,經媒體發酵,美國不可能不干涉。

局二﹕北韓vs.中國

●北韓挑起事件前似沒知會中國,目前最擔憂的卻是中國,說明北韓已有了勒索中國支持金正恩、增加援助的王牌﹕假如不對我們好一點,讓我們繼續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隨時製造事端。任何不可測性都是處於政權交接期、不斷宣傳「和平發展」的中國最不願看見的。

●中國對金正恩接班並非沒有保留,派出級別有限的周永康出席北韓大閱兵、拒絕給予北韓殲10戰機等,都是傳達信息。根據北韓「邏輯」,這也可算挑釁。但西方傾向不理會這一面,令北京只能在「背盟」和「援朝」之間抉擇。

●可能失控點﹕西方朝野不斷向中國施壓,惹來中國強硬派反彈,全力支援平壤,正中金正恩下懷。

局三﹕中國vs.美國

●奧巴馬為了向國內右翼交代從伊拉克撤軍的軟弱,以及證明自己有力駕馭中國崛起,特別在中期選舉受挫後,有在適當時機對華強硬的需要。美國高姿態重返亞太,保住日本、南韓的軍事基地正是戰略部署的一環,緊張局勢升級,可向日韓證明美軍角色的無可取代。美國到黃海軍演,對中國的震懾力更大於北韓。

●中國解放軍多次警告美國不要在黃海軍演,對希拉里拉攏連串亞太盟友十分反感,加上也有自己的接班問題,也不能過分宣示軟弱。

●可能失控點﹕美國過度向北韓「抽水」作出針對中國的部署,北韓卻可能以為自己才是主角亂應一通,也可宣傳「協助中國抗擊美國」拖北京下水。

局四﹕中國vs.日本

●日本外交近年以「普通國家化」為目標,爭取自衛隊正名、「希望對維持區域和平作出貢獻」,釣魚台事件也好、延坪島事件也好,只要能達標,朝野多樂觀其成,特別是目前政府要宣示和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軟弱劃清界線。目前日本即宣傳要保護南韓日僑。

●一旦日本有角色直接扮演,中國最敏感的神經會被觸碰,國內民族主義者的壓力會令官方不得不正視。

●可能失控點﹕激進中國愛國者可能做出宣示主權一類行為,令「反日」和「援朝」被迫合流。

局五﹕南韓執政黨vs.在野黨

●李明博當選南韓(韓國)總統後,放棄前任的陽光政策,以對北韓強硬著稱,加上出現被指以非法手段監控在野黨人等醜聞,更需強硬回應北韓來轉移視線。何况南韓雖然姿態強硬,其實它並不能發動戰爭﹕南韓軍隊依然由駐韓美軍指揮,十年前美軍交還了和平時候的韓軍指揮權,但依然握有戰爭發動權,因此不少南韓領袖認為自己的激烈言行沒有實質後果。

●南韓在野黨宣傳李明博為局勢惡化的始作俑者,希望借危機揭露其色厲內荏。(今日《星期日生活》刊登了本人對一名南韓在野黨學者分析南韓內部回應的訪問,詳見003版)

●可能失控點﹕在野黨的路線贏得民望,南韓經濟惡化,李明博判斷軟下來同樣會下台,情願衝突升級敗中求勝。事實上,假如北韓不是發炮,根據國際慣例,任何國家在主權有爭議的海域進行軍演並非無可議。

局六﹕北韓金正恩系vs.非金正恩系

●金正恩接班人身分確立後,評論早預計會不斷出現類似衝突,因為在「先軍政治」管治的北韓,金正恩必須靠衝突做三件事﹕得到擊退美日韓的「戰功」,提升「有功」親信和支開非嫡系將領,並方便他繼承先軍政治的釋法權。

●北韓內部對金正恩不滿的人應有不少(不可能有老將對八十後大將信服),但他們不會以溫和派面貌出現,不少北韓元老巧合地先後死亡(例如被槍決的「經濟沙皇」朴南基、剛「病逝」的二號人物趙南祿),不會對「非金正恩系」沒有壓力。愈是非嫡系的北韓高層愈要強硬,以維持自己的地位,並讓控制不了局面的金正恩啞子吃黃蓮。

●可能失控點﹕北韓前線軍官出於不同動機謊報軍情,傳達敵人大舉挑釁的信息,金正恩就算心裏有「縮沙」的念頭,也要在維繫威信的前提下被迫回應。

假如上述棋局只是單一棋局,雙方懸崖勒馬的默契還是有的。但當這危機觸及六大鬥雞博弈,涉及數國複雜的內政、外交雙層遊戲,只要有少許失控而各方缺乏溝通,蝴蝶效應可不堪設想。最諷刺的是上述博弈當中,根本無一觸及南北韓雙方的結構性矛盾。假如上述提及的可能失控點出現一至兩項,作為盡責任的國家,必須離開這個多重鬥雞博弈場,主動改變遊戲設定。最有條件這樣做的,正是中國。

一旦北京發現可能被捲入深不可測的危機,就不可能再以「中立方」自居,而應主動照會美日韓等國暫援行動。既然不可測的北韓是一切危機的根源,北京那時候應嚴肅考慮主動除掉金正恩,扶植受控而有一定認受性的人上台,讓北韓變成可測性高的鄰國,效法中國搞改革開放,又不致倒向西方。金正恩的長兄金正男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曾說「反對北韓政權三代世襲」,與中國太子黨有一定交情,去年被金正恩密謀暗殺,卻在北京保護下生存下來,應被中國考慮為突破形勢的秘密武器。假如沒有這類非常計劃,只是不斷被動回應,後果難以預料。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阿曼駱駝騎師﹕運動員還是私奴﹖

【咫尺地球】香港足球隊上周在亞運被阿曼淘汰,終於令港人難得注意這個西亞國家。近年西亞體育依靠僱傭兵異軍突起,但不少有真正西亞傳統特色的項目,反而未被列入正式競賽,例如賽駱駝。最正宗的賽駱駝,正是在阿曼舉行。

阿曼是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之一,也通過盛產石油致富,但風氣和阿聯酋、卡塔爾等國頗為不同,在發現石油前數百年,已建立了海上貿易的阿拉伯帝國,國土一度涵蓋遠在東非印度洋沿岸的桑給巴爾島,成為富國的歷史遠比其他海灣國家長。在阿曼的年度賽駱駝大賽,參賽隊伍分別代表阿曼的11個城鎮,而且對「阿曼化」有嚴格規定,例如參賽駱駝必須來自阿曼本土、更務必為純阿曼種,駱駝主人必須是阿曼籍,每鎮駱駝也必須來自原籍,不能代表其他城鎮,可見在位已40年的阿曼蘇丹王卡布斯.賽爾德對保留本國特色的苦心。何况阿曼駱駝一向以品種優良、飼養得宜聞名西亞,也毋須從其他國家輸入駱駝。在傳統賽駱駝比賽,有些跑道全長4公里,有些長達10公里,觀眾可坐車跑在駱駝後面觀賽,比西方賽馬更符合沙漠風情的刺激。

嚴格規定駱駝主人來自原籍

阿曼賽駱駝什麼都講求原產,有一點卻是不堅持的,就是駱駝騎師的國籍。這是賽駱駝最受爭議的一環,也是它未能列入亞運項目的主因。由於騎士體重愈輕、駱駝跑得愈快,西亞歷來習慣以兒童為駱駝騎師,而且不是發育期的兒童,而是年齡不足7、8歲的小童,甚至可以小至4歲,他們的體重一般只有30多磅,甚至更輕。作家馬遜(Prue Mason)的小說《駱駝騎師》改篇自真人真事,把這些小童的苦况傳遍世界。這些童工沒有馬術騎師那樣風光,反而被當作廉價勞工,飲食都被主人嚴格控制,甚至被逼挨餓以保持體重。他們的生活待遇甚差,活像軍訓,有時要每天工作18小時,乃至常被主人鞭打。土耳其達官貴人從前就盛行私養兒童當性奴,王宮也會把兒童從小送入宮當太監,他們會兼做騎駱駝一類雜活;至於現代駱駝騎師被精神虐待和性虐待的報告,也時有出現。

兒童騎師被批不人道 機械人騎師失傳統

當西亞國家富起來了,本國嬌生慣養的兒童,自然不會擔任辛苦的駱駝師,各國唯有從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亞國家或埃塞俄比亞、蘇丹等非洲國家引進。兒童騎師普遍被西方認為是不人道,講求與國際接軌的阿聯酋於2002年立例,禁止再用兒童駱駝騎師,把駱駝騎師的法定年齡下限定為15歲,更研發出一種機械人騎師駕馭駱駝,又開始培植試管駱駝。不久,卡塔爾也宣布禁絕兒童騎師。不過這樣大失傳統色彩,令喜愛賽駱駝的觀眾進一步湧向捍衛傳統的阿曼,令觀駝成了阿曼旅遊業重要支柱。這又是一個悖論﹕只要一天賽駱駝繼續用兒童騎師,它就不可能成為國際規範的競賽;但假如使用成年騎師或機械人,西亞卻失去傳統。

駱駝的最高速度不遜馬匹,但耐力遠勝賽馬,照顧了沙漠地區的交通、飲食、日常生活,奶可以飲、肉可以食、毛可以做衣。賽駱駝在西亞受歡迎,表面上是保留傳統之故,但實際上這也是賭博的功勞。一些酋長擁有千多頭比賽駱駝,每頭優質駱駝的價格,可以比名車更貴﹔為供優質飲食,主人又會養一大批奶牛提供鮮奶,可見這運動不可能是平民運動。阿聯酋失去了兒童騎師的駱駝賽,更進一步大灑金錢,搞出不涉人工的「年度駱駝選美大賽」,勝出的駝主可獲近千萬美元獎金,眾多優異獎得主也可一共獲得一百輛小轎車作獎品。

一般奧運、亞運競賽項目的關鍵在於運動員,金銀銅牌也是給予運動員。賽駱駝卻徹底否定了這假設,那些兒童「運動員」是整個比賽最不重要的一環,勝出的關鍵在於駱駝主平日的培養,乃至比賽時從旁開路的駱駝山莊員工。就是賽駱駝能進入亞運,金牌應頒給誰呢?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假如和平獎得主是一行禪師

【咫尺地球】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華人社會對歷屆和平獎得主重新關心起來。其實不少獲提名和平獎的候選人同樣值得注視,包括將於今夜在香港公開演講的越南一行禪師。

今夜在港演講

一行禪師16歲出家,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獎學金深造,曾於哥倫比亞大學任教,說流利英語,也通中文、法文,以反越戰成名,主張南北越雙方共同撤軍,成為當時和平運動的代言人,又組織「青年社會服務學院」,對受戰爭影響的青年提供教育、醫療、福利等社會服務。他在美國期間被視為左翼佛教代表人物,與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交好,金博士稱他為「謙卑忘我的聖人」,更熱情洋溢的強烈推薦他得1967年諾貝爾和平獎。然而馬丁路德金作為1964年和平獎得主、也是歷屆最年輕的和平獎得主,極高調地為一行禪師拉票,反而令一些和平獎委員產生憂慮,認為這破壞了和平獎的傳統,結果當年和平獎懸空未頒,不過一行禪師的世界聲望還是持續上升。

反越戰 馬丁路德金稱「聖人」

在60、70年代,越戰是國際社會最關注的議題,就是中文媒體也多以此為每日頭條。一行禪師在越戰巴黎和會也是一方代表,他代表的是和平佛教使團,被視為各方都能相對接受的中間人物。然而對越共而言,佛教勢力畢竟是潛在威脅,越南僧侶一度成為國際焦點,特別是釋廣德在1963年自焚一幕,令世界人民記憶猶新,雖然他與一行禪師並非同一派系,他針對的也不是越共,而是越共的對手南越總統吳廷艷。到了1973年,巴黎和會簽訂協議,美國同意撤軍,越共統一南北之勢至為明顯,一行禪師卻被越共吊銷了越南護照,自此流亡海外。

和平貢獻超基辛格黎德壽

最諷刺的是,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由美國基辛格和越南黎德壽共同獲得,他們的功勞就是促成巴黎和會協議。這是歷屆最受爭議的和平獎之一﹕黎德壽當時以越戰未結束為由拒絕接受獎項,輿論原以為這獎項能讓北越停戰,結果北越不久就揮軍南下,滅掉沒有美國撐腰的南越,製造的人道慘劇絕不和平。基辛格也因為其他外交政策有違和平原則而備受批評,例如他策劃政變推翻智利民選左翼總統阿連德、導致右翼獨裁者皮諾切特上台,就令一些人權人士提出把他通緝。

對越南船民最早發聲

雖然越戰是和平獎重點關注題目,不少研究員心目中的真正和平獎得主並非基、黎二人,而是一行禪師。一行禪師及後對越南和平的貢獻也遠遠超出了前者,對越南船民問題最早發聲,也持續關注越南宗教自由。在世界層面,他在法國、德國、美國等成立了多間「正念禪修中心」,推廣「五項正念修習」,被視為「人間佛法學派」領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把五項正念修習寫成宣言,至今已有逾7000萬人聯署。單在宗教界而言,他的成就被西方拿來與另一名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相提並論。2005年一行禪師終於獲准回越南,進行公開演講,越南文著作也翻譯出版,雖然他繼續批評越南宗教自由,但也反映越南確已邁向開放。事實上,就是在流亡海外期間,他不但成了超越國界的精神領袖,客觀上也為拓展越南軟實力作出了獨特貢獻。到了這境界,是否曾獲獎已毫不重要。他的香港公開演講,值得期待。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美國中期選舉的張力﹕佩林與金里奇

【咫尺地球】美國中期選舉一如民調所料,由共和黨取得大勝,控制了眾議院,但民主黨依然維持了參議院微弱多數,這其實是美國政治常見的鐘擺效應,不宜過度演繹。無論是小布殊還是克林頓,都曾面對反對黨主導的眾議院,但他們並沒有變成跛腳鴨政府,畢竟各種權力互相制衡的設計,正是美國憲法最自傲之處。反而在共和黨勝利的背後,好些幕後角色的動態,值得我們關注。

眾院前議長強勢 劍指總統大選

第一位值得一談的是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他在克林頓任內出任這職務,一度企圖為共和黨完全制衡克林頓,在一切議案都與克林頓對着幹,令他成了近代最有影響力的眾議院議長,更當選《時代》年度風雲人物,這是其他議長極難得到的全球注視。他的強硬作風令自己樹敵頗多,最終發表了道歉聲明,但個人作風強悍依舊。金里奇並非過氣人物,他多次表示有意代表共和黨參選2012年總統大選。奧巴馬當選後,金里奇是對他批評得最狠的共和黨元老,形容奧巴馬是「美國史上最差的總統」,警告他的醫療改革將把美國帶往「社會主義式獨裁政體」。由於他主政的眾議院是共和黨最「輝煌」的時光,今天共和黨再次以反對黨姿態入主眾議院,令不少老一輩黨人懷念起他的強勢領導,也令他的潛力再看漲。

另一位沒有明顯台前角色的,是2008年的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她的國際形象十分糟糕,但在國內人氣高企,特別在共和黨內,有眾多獨一無二的優勢﹕年輕、女性(而且比希拉里有女人味)、有網上動員和籌款能力,而且長期身處偏僻的阿拉斯加,因而遠離被視為僵化腐敗的共和黨建制派。

佩林力撐茶黨 反幫民主黨一把

這次選舉奇兵突起的茶黨,與佩林關係千絲萬縷﹕她幾乎是第一位大力支持茶黨的知名政客,不斷為茶黨造勢拉票,把茶黨形容為共和黨的希望,也令她被一些茶黨支持者視為精神領袖。在初選期間,數位寂寂無名的茶黨候選人爆冷擊敗建制派得到黨提名,被認為與佩林的支持大有關係。在全國大選期間,佩林提供了一份支持名單,名單上的幾乎都是茶黨成員。

無論是金里奇、佩林,還是亨格比、羅姆尼等共和黨疑似2012候選人,似乎都積極爭取茶黨等激進派,情願在爭取到黨提名後才向中間傾斜,以免連初選也勝不了。弔詭的是,這策略正正幫了民主黨的忙。佩林被共和黨建制派視為不識大體,因為一些她支持的候選人儘管在黨內獲勝,面對民主黨人卻不堪一擊。以特拉華州為例,佩林大力支持形象和她本人頗為相似的非主流派候選人奧唐納(Christine O'Donnell)參選參議員,她在初選擊敗共和黨建制派屬意的候選人卡素爾(Michael Castle),後者曾任本州州長8年、眾議員17年,從政經驗與從未成功擔任要職的奧唐納不可同日而語。特拉華州原被視為搖擺州份,參議院的位置原屬現任副總統拜登,但由於奧唐納政綱過分保守,對中間派毫無吸引力,又缺乏政績,唯一本錢就是佩林,加上曾於2008年以30%的極懸殊比數大敗,這次在正式選舉同樣潰敗。共和黨建制派相信假如代表黨的是卡素爾,他絕對有機會奪下議席,而民主黨目前在參議院的優勢只有1席,佩林的「任性」令共和黨喪失了更大優勢。從這勢頭看來,只要奧巴馬調節政策,加強向中間路線靠攏,競選連任還有優勢。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前原誠司要做什麼

【咫尺地球】近日外交界出現罕見羅生門,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和中國外長楊潔篪會面後各自表述,日方聲稱會面氣氛「良好」,中日問題幾乎是什麼都解決了,日本首相和中國總理也快將會面。對此中方強硬反駁,力證絕無其事,批評日方聯同「某國」製造事端。有評論認為前原誠司「太業餘」,不能掌握和中國打交道的精髓,隨便對外傳話。然而,從他當外相後中日關係的發展所見,很難說他是業餘的。

非傳統鷹派 精讀中國研究

前原誠司是典型的日本新生代精英,畢業於京都大學國際政治系,在日本外交界屬於名門。他被日本傳媒稱為「日本的貝理雅」,甚至是偶像派「堅尼斯系」,是民主黨的人氣新星。現任日本首相菅直人雖然是他的上司,但也曾是他的手下敗將﹕2005年,前原曾擊敗菅直人當選民主黨黨代表,也就是黨魁,資歷並不淺。在日本國內,前原的外交專家形象已確立,而他的路線很清晰﹕重視美日關係,支持日本「普通國家化」,也就是修憲,列明什麼是日本的自衛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宣傳「中國威脅論」,被北京視為鷹派代表。但我們應注意前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鷹派。他與昔日自民黨小泉純一郎的作風不同,因反對參拜靖國神社而受到傳統右派批評,他對上一代有軍國主義記憶的右派並不賣帳,更嘲諷小泉是「只有一隻眼睛的獵人」。北京認為他不懂中國,但他精讀了日本學者中島岭雄、永井陽之助等全部關於中國的研究,而且他本人的中文水平不俗,太太也懂中文,更曾在香港生活。

視中國稻草人 凝聚民意爭相位

前原師從日本國際關係權威高阪正堯(Masataka Kosaka),高阪曾任哈佛大學、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等客席研究員,成名作是發表「現實主義者的和平論」,是日本現實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通過發展日本軍力捍衛東亞秩序。這派主張日本擁有自己的外交實力,鞏固日美同盟,但也不願完全倚賴美國,最好通過中國激起日本內部鬥心,擺脫過去20年經濟發展的低迷。高阪正堯曾勸前原不要當純粹的外交官,因為那做不了首相。因此前原的外交並非以對中國怎麼樣為目標,也許根本沒有長遠的中國政策,只要把中國當稻草人,凝聚新一代民意,再把他送進首相府。有趣的是,他似乎對中國模式頗為欣賞,多次批評自民黨的程序官僚、官商勾結,曾整頓日航、處理豐田回收,似乎把中國樹立為對手後,還會私下號召日本學習中國的效率,奪回失去的20年。

惹京高調批評 成前原政治資產

這樣看來,他近來的表現就不難理解﹕對內他要證明自己已「盡力」維繫中日關係,只是中方愈來愈強硬,所以日本也不得不強硬。在他演繹下,釣魚台撞船是中方製造的,沒有北京首肯,那艘船不可能到達釣魚台,邏輯就是北京不久就證明了它有能力禁止保釣船出海。在他演繹下,中日領袖會面擱置自然是中方出爾反爾。北京近日對他的高調批評,是他的寶貴政治資產,這樣一來,他可名正言順扭轉鳩山由紀夫的親華外交,走回美日合作軌迹,但同時顯得只是借力打力的被動回應,又可對國內的反美情緒有所交代。北京通過批評他向菅直人施壓是行不通的,一來前原有實權,並不完全受菅直人制約,二來北京愈是針對他個人,他愈是得分。至於長遠對華政策,對前原來說,他成為首相後,就會想好的了。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中國網絡社會的非洲印像

21世紀初中國高調重返非洲,適逢互聯網已成為中國人發聲的主要平台,通過研究網上討論區來建構中國人的非洲觀,應該是十分有趣的。筆者曾為英語學術期刊進行相關研究,通過系統觀察8個中國討論區,發現中國網民對於非洲現狀、中非關係的整體認識仍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不過其中仍然有一些思維的火花值得政府和社會機構重視和回應。

非洲相當於過去的中國?

首先,華人對非洲的傳統偏見在網絡社會反覆出現。當然,正面意見是存在的,例如「純樸的臉與柔和的音樂」、「卡薩布蘭卡的浪漫傳說」、「維多利亞瀑布的壯觀景像」等,但這些都不是主流。網絡小區最普遍的印像還是認為,無論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非洲都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即使最具同情心的網民也會把非洲歸為中國的「窮兄弟」。他們普遍認為非洲人在工作場所既懶惰、又缺乏效率,與中國工人的高效形成鮮明對比;又相信中國境內的非洲非法移民佔用了社會主義福利系統的資源,阻礙了社會發展。少量維護非洲人的評論也是從社會達爾文主義出發,認為非洲人的懶惰是「受到熱帶氣候的影響」。

在上述負面印像主導下,非洲對中國的貢獻被輕易忽略。有網民「創造性」地提議:非洲人應在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為中國人開發資源;另有網民提議為維護中國在尼日利亞的利益,非洲人應消滅在當地的美國間諜。在網民眼裡,與中國社會崇高的公民道德、古老文化相比,非洲人唯一的價值在於其充沛的體力。有趣的是,中國網民多以為非洲除了保持低人一等的姿態與中國合作之外,別無選擇,盡管類似的不對等關係只曾在封建王朝出現。

為什麼上述明顯帶有偏見的觀點會在中國網絡小區流傳?一種解釋為中國網民希望利用非洲的落後形像,來對比中國近年的發展成就。對他們而言,現在的非洲相當於過去的中國,因此在模擬過程中,中國人會獲得今勝昔的優越感。例如有網民在就非洲文明衰落的評論中說:「一些非洲村民不允許我們拍照,正如我們在‘文化大革命’時不希望被人拍照一樣,在傲慢的態度背後是極度自卑的心理。」「當我看到非洲村民在樹下坐著聊天的時候,我仿佛回到了1970年代的中國,事實上我正位於2006年的尼日利亞。」

然而,這種優越感自會阻礙網民對非洲形成正確的認識。雖然非洲與中國擁有相似的屈辱歷史,但大多數網民拒絕承認非洲在將來會創造出如「中國奇跡」般的「非洲奇跡」,他們普遍把非洲無法趕上中國發展水平的原因,歸結為非洲內部問題,以及非洲的「文化缺陷」。一名在非洲工作過的中國網民這樣表達他對非洲人能力的質疑:「當我抵達非洲時,我發現之前的官方宣傳都是錯誤的,非洲人懶惰並且低效,社會腐敗,一如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另一種看法則把非洲的落後歸因於「非洲社會政治系統」。對比下,中國社會政治系統被看作是解決非洲混亂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非洲發展已經陷入惡性循環:發展——民主(或專制)——戰爭與動亂——發展——戰爭與動亂——民主(或專制),一如中國朝代變遷時的歷史軌跡。這樣的非洲如何提高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中非關係是雞肋?

由於上述原因,許多中國網民對發展與非洲的密切合作關係表示質疑,尤其當涉及金錢的時候。就是民族主義掛帥的「強國論壇」用戶,也多認為毛澤東時期非洲對中國的潛在利益已不復存在,本著理性主義原則,網民最關心中國對非洲的投資能否獲得相應回報。大多數網民認為中國重返非洲,至少從金錢方面考慮,並不會帶來對等利益;甚至有人認為中國之所以選擇非洲,僅僅是因為非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塊西方人沒有興趣探索的地方,而對西方在當地盤根錯節的利益全然不知。四川汶川地震後,一些網民直言不諱:「援助非洲與為中國兒童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相比,政府認為兩者之間哪一個更重要?」由於缺乏對中非經濟社會關係的全面認識,支持非洲與支持四川變成了對立雙方,而二者選其一對於中國網民來說,答案無須猶豫。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台灣發生地震時,這種二元對立性就不容易凸顯出來。

盡管一些網民承認非洲擁有的豐富資源對中國有吸引力,但大部分並沒有認識到非洲能源的潛在戰略價值,以及非洲在中國外交中的戰略地位,也就是認為中非關係是雞肋。這情感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也充分反映出來。在世博園,非洲各國展區集中在中國出資興建的非洲聯合館,不少網民卻認為中國不應資助,因為民生問題較重要,動用國家財富舉辦此類活動只是往少數人臉上貼金,與被強制拆遷戶的待遇形成強烈對比,而「如果把資助非洲聯合館的1億元資金用於抗旱,南方五省已走出困境」。在人民網,有2048名網民對非洲館發表看法,大多表示浪費金錢,雖然有人轉帖官方輿論贊揚中國文化如何為非洲人所仰慕,跟帖回應卻是「非洲館比較冷清」。

不願在非洲「丟臉」

與此同時,一般網民卻不希望中國放棄非洲。如果中國在非洲「丟臉」,他們也會民族主義地指責北京在對非事務上做得不夠好。非洲任何關於中國的負面評價,都會在中國網民當中激起反響,而他們通常否認非洲人對中國人存有負面印像,例如當討論到埃塞俄比亞與尼日利亞出現綁架中國人事件時,就有網民將其歸因為中國人被錯當成日本人。更流行的看法認為,綁架事件受西方國家的「中國陰謀論」影響,而不願相信非洲人對多年支持他們的中國同志不友好。另一例子是,今年9月中地海外公司的員工劉道友在乍得東部工地上被不明身份武裝分子綁架,最後蘇丹解放軍在北達爾富爾州遇到一未知組織,從中成功營救人質,對於這則涉及前蘇丹達爾富爾叛軍對華示好的新聞,中國網民反應冷淡,除了稀疏的轉載,不見任何討論。

但一旦非洲對中國人的不友好舉動證據確鑿,中國網民就會對政府施壓。例如2008年8月一艘中國貨船在南非遭到攔截並被驅逐出南非海域時,許多網民憤怒了。在他們的印像中,南非與其他非洲國家一樣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們不了解的是南非政府直至1997年以前,一直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並對北京多有批評。中國網民驚訝於「連非洲人都不允許我們的船只停泊,並且驅逐我們」,將其視為一種「羞辱行為」。網民將這種不友好舉動歸因為「政府對非政策缺乏成效」,要求官員進行反思、親自去非洲解決問題,更有甚者要求政府做出正式抗議。上述例子證明,中國網民無法接受非洲人的不友好舉動,對他們來說,失去非洲這個伙伴,意味著失去了可以凸顯中國成功以及獲取優越感的途徑。

迥異於官方政策之處

誠然,網上評論並不代表全體中國人的想法,但網絡小區建構的非洲印像,無疑構成了中國人非洲印像的重要部分之一。這個「非洲印像」可分為三個層面:在認知層面,非洲人被當作中國過去的、而非現在的朋友,正如網民所強調的,現在的非洲與中國有著巨大的差距;在價值層面,網民對中非關係背後的非洲動機持懷疑態度;在人類行為學層面,任何來自非洲方面關於中國的負面評論或者舉動,都是不能忍受的。

網上評論最顯著異於官方政策之處,在於缺乏對中國在非洲發展的正確認識。在西方學者眼中,中國為近10年來在非洲獲利最多的國家,但一般中國人並不了解。加上北京一直對外否認其爭奪非洲能源的動機,中國網民更容易錯誤估計對非投資的實質和無形價值。但如果上述形像被國民認可,中國進一步投資非洲所遭遇的內部阻力應會小得多。

盡管大多數網民並不支持中國對非的投資與援助,民族主義的虛榮感卻確保了中國在非洲投資發展的可能性。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網絡小區還是會推動中國對非外交的,畢竟創造出更多響亮的口號,足以滿足民族自尊心。與毛澤東時期相比,現在的中國更關注如何塑造正面的國際形像,以及如何謹慎部署在非洲的投資。然而,如果中國經濟出現明顯下滑,恐怕減少開支名單上的第一項將會是非洲。若希望中非關係持續發展,並得到民間力量支持,中國政府必須讓民眾更了解國家重返非洲的全盤布局,及在投資以外非洲對華的戰略重要性,否則中國網上公民社會所制造的輿論壓力,足以對中非友好合作產生一定制衡。

沈旭暉 南風窗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