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9日星期六

911五周年﹕美國維園阿伯的抗一體運動

在三年一世代的現代社會,5年前的911已成了歷史陳迹。我們對布殊主義在國際現實政治的進展探討多時,卻往往對美國本土的後911演化視若無睹。其實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不是911的最大影響,美國如何借911深化對抗全球一體化的意涵,才是百年樹人的事。

死灰復燃的集權政府

學者無論左右,大都相信國家主權在全球化時代逐漸弱化,政府權限對內必須與企業和公民社會共享,對外免不了和各式跨國組織拉扯。歐洲國家有見及此,一方面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拓展歐盟權力,另一方面則務實地和跨國企業、壓力團體建立共生關係,其實是變相分權。

布殊治下的美國卻乘911之機,搞出一個比民主黨時代更集權的政府,不時情願對美國立國的基礎——分權政策——按下不表。在冷戰時代,中情局和聯邦密探會就各自利益爭權奪利,造就了互相監察的客觀效果﹔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天天摩擦,也確保了中央政府難以獨裁,不像布殊的國土安全部那樣,能夠將所有國安權力歸於中央。這種集權不會有利於建立社會福利安全網一類舉措,因為這不是布殊那杯茶,卻對新保守主義主導價值研判和道德教育大有幫助。即使是民主黨上台,似乎也不會放棄這台大機器。

欲蓋彌彰的白色國度

這台機器的最重要產品,自然是鼓吹了建基於「非普世價值」的愛國主義,並讓其通過種種安檢措施加以落實。又是在冷戰時代,美國由於要吸引對方陣營「投奔自由」,宣傳凡是認同民主、人權、自由的所有人,都可以申請成為美國公民(是否批准當然是另一回事)。但冷戰過後,美國發現白人所佔的人口比例愈來愈小,下降速度比預期快得多,於是反移民勢力重新興起,並和新教保守派結盟,以「捍衛新教文化」之名主張「重建美國」。由於美國不像加拿大前總理杜魯多那樣開宗明義提倡多元文化主義,少數族裔要是不能融入新教文化這個大熔爐,就合理地受到排斥鄙視。所以美國對「唐人街式華人」的觀感,比加拿大對同類華人的觀感更差,加拿大也對美國搞的愛國運動不以為然。美國人卻擔心長此下去,全球都在說民主人權,全球化的普世價值年代真的出現,他們還有什麼辦法判辨「我們」和「他們」﹖

原來這些暗流,只會留待白人真的成為少數民族時才一併激發,但911令上述主張的政治不正確成分一掃而空,因為「非新教文化」,包括其他文明、以及那些反布殊的自由主義者,已被重量級右翼學者認定是危害美國、鼓吹「價值虛無主義」的元兇。假如沒有911,這些受美國中南部維園阿伯全力支持、與內地國民教育不遑多樣的愛國邏輯,怎可能堂而皇之地推論出「新美國精神」﹖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