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星期三

金正恩為何不怕美國先發制人?

北韓不斷製造緊張局面,繼宣佈和南韓進入「戰爭狀態」後,又重啓寧邊核反應堆。當伊拉克沒有大殺傷性武器,美國也先發制人出兵,為什麼金正恩似乎全不擔心?對此我們應先參考一些美朝互動的經典案例,就能領略北韓的戰略思維:

1968年普羅布洛號事件,美軍1死82被扣

1968年,美國海軍普羅布洛號研究艦(USS Pueblo AGER-2,其實就是情報艦)執行任務時,被北韓以「非法入境」為由攻擊、逮捕,混亂期間一名美國船員被殺,其餘82人全部被北韓扣留,事件震驚全球,也是美國海軍史上最窩囊的一頁。當時美國鷹派高呼要報復,有議員提出「北韓不放人就使用核武」,但總統約翰遜一心息事寧人,認為拯救人質是最大任務。最後美國政府發表公開聲明,承認進行間諜活動、對北韓政府道歉、保證不再發生同類事件,完全滿足了北韓的民族主義情懷,換取了平壤在11個月後釋放人質。美國船員回國後,華府單方面說撤回道歉,但那艘艦卻被北韓扣留至今,變成金家耀武揚威的博物館,美方如何道歉更是被反覆介紹,這自然是我們到北韓旅遊時的重點景點。比較下,12年前發生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方也是扣留了全體美國機員,但美國就是不肯正式道歉,更反襯出對北韓是多麼容讓。

1969年EC-121偵察機事件,美軍31人全體身亡

另一個案例發生在一年後的1969年,美國總統換成是尼克遜。那次危機更嚴重,一架美國EC-121偵察機在日本海被北韓擊落,機上31名美軍全部死亡。尼克遜早前競選時,高調批評約翰遜處理普羅布洛號危機過份軟弱,這次自然希望顯示強勢,一度打算空襲北韓空軍基地。但不久閣員就擔心這會變成全面戰爭,於是把計劃擱置,改為希望扣留一艘在公海航行的北韓船隻當作報復,又發現根本沒有北韓船隻在航行。結果發了一輪聲明後,美國恢復間諜機活動、並派戰機護航,在北韓眼中,他們又勝了一仗。

1976年白楊樹事件,美軍2人被劈死

更戲劇性的案例發生在1976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是福特,金日成依然在位,但不少權力已下放給金正日。事件發生在南北韓交界的板門店「共同警備區」,駐韓美軍要砍掉區內一棵白楊樹,理由是它妨礙視線,北韓士兵見狀拿著斧頭一擁而上,結果美軍不敵,兩名美軍被活活劈死。駐韓美軍司令部一度制定了全面反擊攻略,聲稱要攻入北韓本土,但後來又是怕變成全面戰爭,決定再給北韓一次機會,再派美韓聯軍到上述區域砍樹。美軍更規定,砍樹的士兵不能帶武器,說一旦北韓士兵攻過來,就要韓軍以跆拳道還擊。最後北韓軍隊沒有行動,美方就當是完成任務。

金氏政權攻略

以上案例發生在冷戰時期,背景和今天自然有很大差異,但觀乎北韓近年處理/製造危機的方法,例如天安號事件等,都還在使用同一公式。那麼這道公式是什麼?我們可以歸納為下列五點:
即使是北韓主動挑釁美國、南韓,都要全力宣傳是自衛還擊;
搬龍門,警告美方、韓方任何回應「才」等於全面戰爭,並以瘋狂備戰增強「說服力」,令美國回應要承擔「第一槍」的責任,也就是令美方不能選擇「有限度還擊」這個正常選項,只能在「全面作戰」和「姑息」之間選擇;
相信美國這樣的大國已失去閃電宣戰的能力、內部會對是否作軍事回應意見分歧,有議員會想到一旦南韓大城市被毀滅、美國是否有責任負責重建,有議員會擔心再打一場大戰會影響國內經濟。無論誰是美國總統,都不可能一錘定音;
假如美國真的決定作戰,事前必定大量放風,就像攻打伊拉克前,全球都知道戰爭會出現。只要訊息確鑿,北韓可以那時才向中國求援,因為兩國畢竟受《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第二條約束:「一旦締約一方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或者幾個國家聯合的武裝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當然,現在有內地評論開始放風說這不等於同盟、不等於軍事支持,假如北韓違背了條約第一條「維護世界和平」,往後的條文就無效──但這樣的解釋,不會令北韓在關鍵時刻不向中國求援。
北韓深信中國比美國更不願意打仗、也擔心北韓難民問題,認定無論中方對金家多麼不滿,也不敢在關鍵時「背叛」,因為那可能導致北韓先攻擊中國東北來個玉石俱焚,或起碼令北韓難民湧入東北,造成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不可測性。所以北韓相信在遇上滅頂之災前,北京還是要出頭為北韓向美國講和。

假如這是金正恩的一廂情願,作為中、美元首,又可以如何破解這套跡近無賴的戰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