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再見朝鮮之朝鮮歐元

【咫尺地球】時隔兩年再到朝鮮(北韓),筆者以遊客立場能發現的最顯著改變,當首推一切遊客區都棄用美元、改用歐元的事實。理論上,朝鮮早於2002年12月,已決定以歐元結算外貿活動;但實際上,交易一直使用美元,直到2006年7月,才以美國制裁為由,嚴格下令所有公司和旅遊團以歐元結算,各地貨物標價,亦一律使用歐元。當然,美元還是流通貨幣,但由於換算不直接,並不太受歡迎。反而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方便使用,一般受標準化為10﹕1。

這似乎對實際外匯收入影響不大。畢竟朝鮮的美元旅遊收入只有約一百萬美元,跟中國的邊境貿易則一直以人民幣結算,甚至那些隱形朝鮮小型富豪的錢,也是存在吉林邊境的中國銀行。因此,朝鮮一直開宗明義說,這決定是政治決定,目的是顯示對美國的不滿,好在六方會談向對手施加壓力。

朝鮮選歐元以平衡利益

但假如我們脫離政治框架看朝鮮的歐元,這無疑已與國際經濟潮流連成一氣。近年世界各國貨幣紛紛與美元脫鈎,最具參考價值的例子,包括強烈親美的科威特 在2007年5月將貨幣第納爾和美元脫鈎,改和一籃子貨幣掛鈎。表面原因是美元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科威特通貨膨脹,但背後也是為迎接美元時代終結及早準備,可見政治已不能凌駕經濟考量——何况第納爾和美元脫鈎後,科威特國內通貨膨脹狀况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希望和美元脫鈎的沙特卻不敢行動,怕動搖整個石油美元經濟體系,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8月再建議沙特可「考慮」和美元脫鈎。

朝鮮始終擔心中美兩國在東北亞影響力太大。選中歐元,明顯有平衡利益的計算。它今天是最不受金融海嘯衝擊的國家,但改革開放不可能不出現。假如金融海嘯真的帶來「後美元年代」,而朝鮮成了這年代的新玩家,驅使各國拿歐元開發其處女地,就顯得比面對金融海嘯才與歐元掛鈎的冰島有遠見。這難道不是東北亞地緣經濟的突破?其實,韓國 (南韓)也一直希望拉攏歐洲,平衡中美兩國在區內的影響,韓圜於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前已全面浮動。朝鮮釘上歐元,說不定和韓國同胞的意願也是暗合。

金正日與美和解能增「功績」

朝鮮對內宣傳,一直將苦况歸咎於美國制裁,和伊拉克薩達姆一模一樣。一旦金正日與美國和解,這代表他帶來全民大躍進,只會增其「功績」。難怪自從朝鮮研製出核彈,外交界不但不擔心金正日真的使用它,反而都預算北韓和美國和解的歷史日子。這是「防守性現實主義」理論框架,本欄曾多次介紹。隨着美國把朝鮮移除於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也就是把它從邪惡軸心除名,朝鮮全面經濟開放的契機,似乎不遠了。屆時,要重溫平壤一望無際無廣告的街道,就不可能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