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解構馬里悲劇(二):全球化激化分離主義立國夢

【咫尺地球】究竟是甚麼因素,令「非洲和諧之都」馬里變成恐怖活動天堂?微觀原因當然很多,像不少人談及的利比亞內戰令武器流入,但那些實在不是主因。反而以下四大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因素,才是「馬里模式」崩潰的關鍵,而且類似現象很可能在其他國家陸續出現。今天先談第一項:全球化如何激化分離主義者的立國夢。

冷戰後的「泛柏柏爾主義」

以往一個民族要爭取更大程度的自治、或獨立建國,要麼有龐大的跨國資源,例如猶太復國運動;要麼投靠大國,成為其附庸。馬里北部的圖阿雷格族在2012年起事前,在過去一百年,已先後四次爆發騷亂,但一直未成氣候,除了軍事力量不夠,也因為它沒有任何大國當後台,又缺乏國際網絡支援,只能孤軍作戰。但冷戰結束後,不少國家、族群重新建構身份認同,各種互相排斥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宗教主義紛紛復興,例如興起激進伊斯蘭主義之餘,也有阿拉伯民族主義針鋒相對。

馬里起事的圖阿雷格人,屬於遊牧民族柏柏爾人(Berber)的一支。他們主要生活在馬里、尼日爾、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布基納法索五國,被法國殖民前,原來就建立了鬆散的邦聯,而在撒哈拉沙漠,國界是不重要的,所以他們的向心力依然很強。但上述各國脫離法國殖民者獨立後,城市化過程令不少圖阿雷格人遠離根據地、走入社區,令其身份認同大為削弱。直到冷戰結束前後,泛突厥主義、泛亞美尼亞主義、泛庫爾德主義等紛紛興起,圖阿雷格人的母體柏柏爾人也通過塑造阿拉伯人為對手,興起「泛柏柏爾主義」,其起源可追溯至八十年代的阿爾及利亞。受到這思潮鼓勵,圖阿雷格人之間的跨國合作越來越多,例如他們在1990-1995年起事,就是馬里、尼日爾兩國的圖阿雷格人同步進行,而富抗爭經驗的阿爾及利亞南部,也成了圖阿雷格人的訓練地之一。

摩洛哥的「西撒哈拉問題」捲入馬里的「圖阿雷格問題」

圖阿雷格人人數不多,近年居住地分散了,原來再不容易維繫身份認同的樞紐。然而互聯網的興起,卻及時地解決了這問題,讓居住在撒哈拉沙漠各方的族人實時溝通。最典型的例子是兩名圖阿雷格青年被馬里政府以「叛國罪」下獄,卻迅速成為當地新生代的Facebook英雄,被聲援、被「like」無數,結果令圖阿雷格青年連成一線,就像茉莉花革命那樣。

1995年,柏柏爾人成立了自己的跨國組織「Amazigh World Congress」,作為強化身份認同、互相支援的機制,圖阿雷格人開始有北非其他柏柏爾人為奧援,例如摩洛哥。圖阿雷格族單方面「立國」,摩洛哥政府宣佈不予承認,民間卻普遍同情這些遠房親戚。摩洛哥評論員Hassan Masiky認為政府應協助圖阿雷格人爭取較大權益,起碼要讓他們爭得自治,因為這對摩洛哥也有好處:只要國際社會承認了「馬里主權下的圖阿雷格自治模式」,摩洛哥多年前吞併西撒哈拉造成的「西撒問題」,也可用同樣方式解決。這些發展,都讓圖阿雷格人不像1962年馬里獨立後第一次起事時那樣孤立。

卡達菲倒台與馬里亂局:是果,不是因

不少評論認為,西方國家支持利比亞反對派推翻卡達菲政權,令效忠卡達菲政權的圖阿雷格雇傭兵拿著先進武器返回馬里打內戰,才是馬里亂局的導火線。其實,這是倒果為因。以北馬里和圖阿雷格族為主要調研對象的《獨立報》專欄作家Andy Morgan,曾在去年發表了一篇詳細的時局分析,介紹了一些圖阿雷格領導人,包括他認為最有遠見的老兵Ag Bahanga。此人在多次起事失敗後,明白到必須依靠跨國網絡的力量,於是流亡到利比亞靜待時機,一看到利比亞反對派進行示威,就預見了卡達菲的結局,立刻以上述意識形態,說服卡達菲軍隊內的圖阿雷格人及早叛離,返回馬里追尋建國夢。換句話說,圖阿雷格雇傭兵的離開,並非在卡達菲覆亡後才開始,反而這是卡達菲軍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要是沒有泛柏柏爾主義的散播,激化了圖阿雷格立國夢,雇傭兵也許會留在利比亞、或走到別的地方,成為一方軍閥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