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星期三

Do So:大數據操控的「千里達白票運動」,與……

【明報專訊】香港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早前有網民發起的「白票運動」並未成為潮流,最終以泛黃陣營的壓倒性大勝告終。正如日前講述,提出投白票的網民有其理論基礎,意見應被尊重,不應簡單以「鬼」視之;但假如有其他勢力刻意操作議題,卻是另一回事。在區選前夕,我們的網絡大數據分析顯示,在連登等討論區,鼓吹投白票的帖子總數,忽然升得不尋常地高,和以往日子數量、其他網絡平台出現率或最終投票結果等相比,都不成比例(例如那些最激進的Tg群組,都一律反對白票)。

連登鼓吹白票帖文異常升高

以上觀察,令人想到2010年加勒比海的英聯邦國家千里達(又譯特立尼達)大選,這案例因為被選入Netflix紀錄片The Great Heck,而成為大數據政治經典。千里達和多巴哥本來以加勒比海非裔人為主,他們是非洲黑奴後裔與拉丁美洲原住民結合而成;但英國殖民期間,大舉引入來自南亞次大陸的勞工,到了後者歸化入籍,印裔反客為主,成為千里達一個足以和非裔平起平坐的重要族群。千里達獨立後,選舉圍繞兩大族群運作,變成了身分認同政治。

2010年大選前夕,千里達網上忽然興起了一個名叫「Do So」的運動。運動由一名80歲老人交叉雙手,拒絕現任總理進入家園拉票的故事得到啟發,網民紛紛表示對官僚主義不滿,繼而出現了一個論述,就是選舉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的小圈子遊戲,投票只會加強了對這個不公義制度的認受,所以應該拒絕投票或投白票,以示不滿。運動以交叉雙手為政治語言,成為青年反抗文化的一部分,出現了Do So塗鴉、Do So手勢、Do So舞步等。假如Do So真的令更多人拒絕投票,理應對兩大族群都有影響;但因為印裔家庭觀念較重,投票往往是一家人集體參與,只要Do So大行其道,印裔政黨就是贏家。最終選舉結果,印裔政黨憑藉關鍵選區的搖擺票獲勝,成為新一屆執政黨。

外力干預加勒比海島國疑案

根據The Great Heck,Do So不是一個自然出現的網絡文化,背後策劃的,正是後來因為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英國脫歐而聲名大噪的大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這紀錄片揭露,千里達的印裔政黨聘請了Cambridge Analytica,而因為千里達缺乏有效的私隱條例,可以很容易鎖定非裔年輕人這目標群組,對其作密集植入式廣告宣傳「拒絕投票」,令本來很小眾另類的運動,慢慢變成主流。當選的印裔總理否認指控,表示對一切不知情,至今在當地政壇依然莫衷一是,但起碼有印裔組織承認為了選戰,確曾接觸Cambridge Analytica。


說了這麼多,並非要說明區選前夕的「白票運動」,一定受到外力干預。但假如從事大數據分析的朋友察覺異動,確有責任提出數字,讓網民自行研判,這才能一方面避免把提出意見的網民盲目否定,另一方面避免有心人有機可乘操作選舉。我們在選舉前夕分享了相關數據,希望盡一己責任,即如是觀。

沈旭暉(GLOs創辦人、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