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地球】每逢年終選大事回顧,都是最能突顯地域特色的時候。西方世界的十大名單放在華人社區,往往莫名其妙,反之亦然。《時代》周刊剛公布了他們的十大國際新聞,泰半不可能在華人名單出現;要為華人世界選出十大,又起碼有一半不被西方重視;還有一些頗具前瞻影響力的新聞被東西方同時忽視。這裏希望介紹四組共16件2010國際大事名單,它們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2010。
一、 西方與華人的國際大事共識
1. 朝鮮半島危機﹕北韓(朝鮮)宣布金正恩接班,繼而炮製延坪島轟炸,一度將朝鮮半島推向戰爭邊緣,這是全球共同關心的突發事件,不但觸動了中美兩國核心利益,也波及俄羅斯、日本等大國。難得的是,在各方眼中,朝鮮都是麻煩製造者,應是本年全球最大共識。
2. 歐豬經濟危機﹕希臘幾乎破產,狀態相近的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乃至英國等「歐豬」各國,都實行緊縮政策,政府大規模削減開支,民眾群起示威。法、德等國盡力救援歐盟國家,緊縮政策波及全歐,這是金融海嘯後的連鎖效應,也是全年歐洲幾乎所有問題的導因。
3. 維基解密﹕對美國而言,這是國家安全的挑戰;對中國、阿拉伯世界而言,則是美國陰謀的挑戰。事件不但令美國外交行動力受到制約,也令網絡社會對國際關係的龐大影響力得到肯定。
4. 美國向右走﹕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失利,共和黨奪得眾議院多數席位,奧巴馬執政能力備受考驗。此前美國外交已呈右轉傾向,希拉里高調宣示重返亞太,鞏固與日本、南韓(韓國)、菲律賓、澳洲等國的同盟,更拉攏越南等新盟友,令中國一類曾對奧巴馬寄予期望的國家放下幻想。
二、 西方眼中的其他大事
5. 也門新反恐戰場﹕奧巴馬聲稱從伊拉克撤軍,但並未落實撤軍時間表,同時更增兵阿富汗,但也門才是反恐的熱門話題。過去一年針對西方的未遂恐怖襲擊均來自也門,令美國一度考慮開闢第三反恐戰場。但反恐已脫離東方讀者的視野。
6. 巴基斯坦水災﹕造成數千人死亡的南亞災禍原來不算頭等大事,問題是水災和巴基斯坦被指反恐不力混為一談,令西方認真思考是否繼續支持巴國下去。上述互動的深層結構,被東方世界按下不表。
7. 海地大地震﹕這被《時代》選為年度第一新聞,並非因為死亡人數眾多,而是因為海地和美國淵源甚深,令賑災捲入美國內政,民主黨政府高調宣傳,以圖挽回強推醫療改革破壞的聲望。缺乏這類內部關切的東方,則對海地興趣極微。
8. 智利礦工事件﹕33名智利礦工被埋在地底69日,最後大團圓結局,成為西方世界的實况連續劇,媒體從中大舉宣傳西方重視人權。但類似案例在中國層出不窮,華人對這事完全提不起追看意欲。
三、 華人眼中其他國際大事
9. 釣魚島撞船事件﹕這令中日兩國民族主義者大為關切,兩國憤青分別舉行示威,但國際社會興趣有限,因為觀察員清楚知道中國能改變現狀的手段幾乎沒有,不相信事件有深遠影響。
10.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在西方,以往不少和平獎得主默默無聞,劉曉波獲獎事件得到世界注視全因中國政府的過火回應,反挪威運動和孔子和平獎等創舉,充分體現了中國和國際接軌的程度。
11. 昂山素姬獲釋﹕華人媒體對此大幅報道,以讓緬甸和中國對比,反而西方輿論相對平和,明白到一人獲釋不可能改變任何格局,緬甸軍政府只有比從前更自信。
12. 菲律賓人質事件﹕這是香港人在外地遇上的特大意外,菲律賓的危機處理在港人社會激起民憤,最終在中菲友好的前提下大事化小,突顯了北京和港府的不同重點。西方並未能從一國兩制高度了解事件之特殊性,只將之看作一般意外看待。
四、 被共同忽略的國際大事
13. 吉爾吉斯政變﹕親俄領袖依靠政變推翻親西方領袖,以回應數年前巴基耶夫上台的「鬱金香革命」,不但反映了美俄兩國在中亞的力量重組,也徹底否定了顏色革命的成效。也因此,西方媒體再沒有報道中亞的興致。
14. 科特迪瓦大選﹕它原是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近年爆發內戰,剛舉行選舉,勝出的現任總統被指舞弊,自稱勝出的反對派領袖原被種族條款禁止參選。這是非洲版顏色革命,發展具指標性,但注視比正牌顏色革命更少。
15. 卡塔爾奪世盃主辦權﹕國際足協這決定令全球吃驚,但評論多集中分析卡塔爾的石油美元,忽略了宏觀意義,即在全球化時代,小國可輕易突破地理、人口等限制,通過僱傭兵、高科技等建構人工國家,令國家的定義受到修正。
16. 外星人大使之謎﹕一度有不同外電報道聯合國委任外太空事務辦公室主管馬來西亞人奧斯曼擔任「外星人大使」,不少人信以為真,後來聯合國表示絕無其事,但這配合了正視外星人的呼聲,人類「外交」定義醞釀根本改變。
沈旭暉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