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5日星期日

「迷你台獨」國際關係篇

【咫尺地球】台灣陳水扁總統忽然宣布「考慮」廢除國統綱領,重新引發關於兩岸統一的辯論。這場辯論的假設,通常是台灣全體能否宣布獨立的理據,一方高呼國土不容分裂,一方則訴諸民意選擇。但根據國際關係理論,台灣可鑽的空間其實還有很多,北京也需與時並進,才不會被殺個措手不及。

南非「班圖斯坦」對《脫華論》的啟示

1976 年南非白人種族隔離政權推出「班圖斯坦」(Bantustan)計劃,聲稱讓境內的黑人「班圖」(人民)自我建國獨立。不久南非就撥出一堆零碎土地,成立 10個黑人自治區,將境內的剩餘人口推到那裏,再讓其中4區獨立建國,分別稱為Transkei、Venda、Bophuthatswana和 Ciskei。在南非官方檔案中,4國地位和美英法蘇等完全一樣。凡是南非不喜歡的國民都變成4國國民,毋須再成南非政府的負累。

這段往事對我們雖陌生,卻和一些台獨理論暗合。近年台灣出版了多套「台灣新文化運動叢書」,有一本叫《脫華論》。「理論」最早由王育德在1983年提出,漸演化成台獨綱領其中一個基礎。內裏一個提議是讓「台灣人民」在台灣建立「台灣國」,讓「不願獨立的中國人」走到金門馬祖,維持他們的中華民國,就像南非白人政權流放黑人到4個「獨立國」一樣,搞多一個「金馬國」。作者並非提議所有台灣政府目前控制的土地一起獨立,而是鼓吹一種部分獨立,他聲稱參考的是大馬和新加坡分家,認為李光耀是領導「不願獨立的華人」走到新加坡(這自然是穿鑿附會)。無論如何,「大獨之下的小獨」對國際社會來說,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台灣原住民民族主義的另類功能

兩年前台灣副總統呂秀蓮「一時」失言傷害了本土原住民感情,原住民領袖發起遊行,警告考慮「獨立建國」,後來自然不了了之。但假如台北真讓原住民在台灣島內建立哪怕只有 1000國民的「阿里山國」,這對北京來說應已是分裂國土。但對台灣來說,卻完全可解釋為境內民族主義的自發行為,因台灣實行民主政體,只要境內有人要脫離中華民國,又獲台灣立法院認可,即使台灣當局真心希望捍衛國土完整,也可辯稱「不能強留人家」。屆時可出現如此局面﹕台灣政府依然「聲稱」以統一為目標,但是境內少數原住民老是要脫離台北搞獨立,台灣在民主原則下只好承認後者獨立,並與之建交。與台灣有邦交的國家也紛紛和「阿里山國」建交。只要國家出台,它可擴張土地、可接受來自中華民國的移民,一切也就變成可能。

面對此情况,北京技術上不可能以武力取締阿里山獨立。若以台灣當局「捍衛國土」不力為名加罪,將難獲國際支持,因台灣當局會辯稱確沒打算「片面改變兩岸現狀」,沒違背「四不一沒有」,可依然將國統綱領高高舉起。何况「中華民國」其實近年已「修正」了版圖,包括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要是它自願放棄境內一座山,像意大利容許境內的梵蒂岡以1000人口正式建國(當然那是特例),或像近年放棄釣魚台主權一樣,邏輯上,這和搞台獨似乎扯不上邊。

凡此種種都令一些台獨理論家相信安排「分別獨立」的劇本,會是曲線台獨的低風險新猷。這裏涉及大量複雜理論問題,而目前北京對台政策並未能完全照顧。上述說的目前是狂想,但觀乎陳水扁政權的創意無限,北京防微杜漸杜騎呢,也不全是杞人憂天。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