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2日星期六

黎巴嫩大戰略

以色列和真主黨之戰,是近年中東最迷離的衝突。表面上,它由偶發事件引起,加上美國支持以色列,以方對哈馬斯殺雞儆猴,才令戰事迅速擴大。但單靠偶發理論,解釋不了五大遠因﹕

一、以色列每年都受挑釁,當年被伊拉克飛毛腿導彈襲擊沒有還擊,80年代末被真主黨綁去士兵也沒有還擊,何以這次有別﹖

二、黎巴嫩是中東政經重建得最快的國家,本月還提供恐怖分子襲擊紐約隧道的情報,貝魯特的戰後生活則極盡奢華,總之是西方的重要驛站。何以西方冒險讓它重陷亂局﹖

三、為何真主黨後台伊朗表現得異常克制,和它在核談判的態度大相徑庭﹖

四、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去年被神秘暗殺,至今陰謀處處,和現在的衝突有否聯繫﹖

五、黎巴嫩國防部長說一旦以色列進行地面攻擊,政府就和真主黨並肩作戰。這是黎國政府首次如此表態,和以往以國入侵的反應大異。何以美以官方還規定稱呼戰爭為「以真之戰」﹖

要解答上述疑問,我們應以宏觀角度分析真主黨的身分和整盤美國佈局,才不會見樹不見林。

大中亞.泛中東

本欄曾述及美國的「泛中東和北非計劃」,也就是通過武力在中東扶植西式民主政權,來擴大對地區資源的掌控。這計劃實行了五年,最大障礙就是最東的目標伊朗。美國國務院去年推出又一巨獻﹕「大中亞計劃」,即通過合法選舉在中亞扶植親美政權(七色革命),目標也是擴大對地區資源的掌控。所謂「大中亞」,除了有前蘇聯共和國,也包括巴基斯坦、伊朗、乃至新疆,最大障礙又是最西的目標伊朗。美國地緣學派的終極策略,是要讓「泛中東」和「大中亞」兩大計劃合流,那樣才足以組成一條暢通無阻的能源管道。美國在9/11後建立的反恐同盟已經瓦解,借基地予美軍的中亞國家都不願參與中東事務,只希望兩大戰區割裂。美國不斷向伊朗施壓,除了公開目的,還包括打通兩大計劃的潛藏目的。

伊朗剛成為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希望引導上海六國一同抗衡「大中亞計劃」,拉攏它們反串連,中俄因此被美國國防部長批評為「荒謬絕倫」。筆者參加了一些內地研究中亞的組織,被告知抗擊「大中亞」也成了中國前沿戰略。有見及此,美國忽然成立了一個叫「大中亞國家代表會議」的組織,在上海組織開會同一日開張打對台,由土耳其、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國牽頭,討論如何把中東的美國優勢繞過伊朗引入中亞,顯示華府對打通兩大計劃越來越焦慮。

真主黨.NSA

美國正面攻擊伊朗不能達到上述目的,卻會令中亞各國對美國武力存有戒心,也和強調和平「革命」的前提背道而馳。伊朗扶持的真主黨就足以扮演要角﹕我們應注意美國輿論並未將真主黨和伊朗看成整體,而是開始將真主黨演繹為蓋達那樣的非國家個體(NSA)。

真主黨無疑一如蓋達,除有軍事組織,還有政治支部(負責參與選舉)、社會支部(負責提供福利)、外交支部(代表作是令歐盟拒絕承認它們是恐怖組織),更有跨國支部。例如阿富汗塔利班垮台後,美國聲稱部分塔利班和蓋達成員逃到黎巴嫩接受真主黨庇護﹔真主黨和哈馬斯建有策略性聯盟﹔而且正如電影《油激暗戰》所述,中亞油田、阿富汗鴉片和中東武器的黑市市場,多依靠中亞—伊朗—真主黨這條美國較難監察的管道進行貿易。

當伊朗抵抗美國而自衛,中亞或會寄予同情﹔但伊朗抗美以只是為真主黨,則難以拉攏上海組織。核談判在伊朗掌握當中,但這波危機不同,伊朗希望它愈快解決愈好。假如以色列和真主黨全面開戰,伊朗即陷入兩難﹕若不提供支持,即難以向盟友交代,也令其中東反美「英雄」形象受損﹔若公開出手,則無可避免波及唯恐動亂的中亞,其邁入「大上海」的算盤就難以打響。所以以色列攻擊真主黨,多少能夠令中亞政府和地下集團在免於武力衝擊的前提下受到物流衝擊,感受到和伊朗走近的風險。美國更可以利用真主黨的NSA身分,名正言順和中亞、中東各國串連,一如打擊蓋達的副策略一樣。

哈里里.非敘利亞化

我們也應回顧哈里里的暗殺。這位前總理不是一般政客,而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超級大亨,被視為重建黎巴嫩的總設計師。他被殺時置身於戒備森嚴的保安系統,由私人軍隊和國家同時保護,但最終被遙控炸死。哈里里以反敘著稱,所以美以立刻製造敘利亞是黑手的輿論,結果敘利亞被迫從黎國撤軍。但中東同時流傳另一陰謀版本,認為敘利亞毫無動機謀殺哈里里,因為它不想撤軍,也明白這樣的暗殺,帳必會被算到自己頭上。

布殊近日老是說敘利亞沒有盡地區安全義務,但日前以色列北方戰線高級指揮官弗里德曼放話,表示只要敘利亞不「直接」捲入戰鬥,「我將保持現行政策」。似乎戰爭原來的對象不但不是敘利亞,美以還可能經過盤算以免敘利亞捲入,打亂孤立伊朗、開通兩大計劃的目標。當然,戰場容易失控,敘利亞還是可能在民粹壓力下軍事支援真主黨,但單論戰前的理性部署,真主黨在整個黎巴嫩大戰略中,只是奇貨可居的載體而已。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