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旗幟學考﹕以特區政府醫療中心為例

【咫尺地球】在國際關係系譜有一門「旗幟學」(Vexillology),由歷史、政治、文化等內容組成。筆者早前在特區政府一個涉及醫療和國際的中心,看見那裏懸掛了一幅連國旗的世界地圖,大概是從書店買來的。那些國旗不但來自獨立國家,還包括一些自治區和殖民地。如此有國際視野無疑值得嘉許,但其陳列方式卻犯了不少旗幟學的毛病。

假如有內地遊客到那裏,定然驚訝於特區政府下轄的中心,會同時並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署名是「中華民國(台灣)」的旗。就是不談政治正確與否的問題,技術上這也有違旗幟學常識。當然由於那幅地圖也有香港和澳門特區旗,沒有台灣也是奇怪的,它們並列是亞運、東亞運的規矩——不過,台灣在彼被稱為「中華台北」,旗幟也不是青天白日旗。要是印上中華民國國旗而稱之為「台灣地區」,台灣遊客則恐怕不自在。因此一般政府機關為免麻煩,多只會貼上聯合國會員國的旗幟(或官方版本),那樣一切可解釋而不會被上綱上線。

要是地圖列出「中華民國(台灣)」,因為這是提出擁有主權、不獲國際廣泛承認、卻又有一些國家承認的案例,根據同一原則,同一地圖則不該沒有科索沃、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國旗。科索沃得到數十國家承認,比台灣更多,自不待言;從格魯吉亞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南、阿兩國,除了得到俄羅斯承認,也得到中美洲尼加拉瓜承認。此外,有一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雖然只有土耳其承認其獨立,但也在和一些歐盟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似乎外交突破可期。在國際關係倫理,台灣和上述案例是同類的,更著名的還有巴勒斯坦、西薩哈拉等。為免跌入承認哪個、不承認哪個的政治問題,要麼跟隨官方名單,一概不列入,要麼以「學術」為名列出所有,這是較謹慎的做法。

那地圖附上不少英國殖民地的旗幟,似乎港人對這類旗還有感情,可是對其他國家之下擁有「次主權」身分的地區卻多有遺漏。例如丹麥有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區,前者剛擴大自治權,重要性比那些英屬小島大得多。芬蘭也有自治區阿蘭群島(Aland Islands),不但被國際認可為高度自治區,還發行自己的郵票、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是「北歐理事會」獨立成員,身分和香港差不多,卻同樣沒有出現在這幅特區中心的地圖。

官方地圖旗幟 顯示主權認可取態

北京對哪些是官方認可的主權國家自然有指引,除了聯合國會員國外,也有自己的加減。十多年前,要分辨一幅「世界國旗圖」是否中國官方認可,可以留意三面一般西方地圖沒有的旗﹕東帝汶、錫金、巴勒斯坦。中國和不少阿拉伯國家一樣,和巴勒斯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卻沒有承認西薩哈拉獨立),一般官方版本都不會漏掉巴勒斯坦,這是中國爭取阿拉伯友誼的姿態。在東帝汶未脫離印尼獨立前,中國就不承認它是印尼一部分,雖然有時沒有附上旗幟,但也不會視之為印尼一省。錫金則最有趣,它被印度在 1975年吞併,中國一直承認它獨立,成了全球最後一個承認錫金的國家,在官方「各國概况」,錫金依然被當成一國;直到2003年中印簽訂新邊境協議,北京才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以換取印度對西藏問題的讓步,此後錫金國旗才在中國官方地圖消失。為了真正與國際接軌,特區政府對旗幟學還是應研究一二,懸掛萬國旗的態度不能太輕率。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