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2日星期六

南韓民族主義與北韓「主體思想教」

南韓為獨島問題再次掀起大規模反日浪潮,政府考慮否定以往的寒蟬外交,更有老人剖腹抗議。但日本並非南韓民族主義的唯一目標﹕駐韓美軍一直是南韓群眾眼中釘,富有中國色彩的「漢」也因為自主原因,被正名為「首爾」。不過北韓用來洗腦的「主體思想」,其實也和南韓目前盛行的民族主義有相當共性。筆者剛從平壤回來,對此深有所感。

「主體思想」的「獨創性哲學基礎」

根據北韓官方宣傳,「金日成主席是舉世罕見的偉人,創立了永世不滅的主體思想」。雖然關門皇帝的自我陶醉從來毋須理由,但似乎金氏一家,確信他們創造了一門驚天動地的新哲學,而且脫離了馬列思想的境界。所謂「主體思想」(Juche),是由金日成在1956年正式提出,目前最高演繹權自然屬於金正日,但據說真正的作者是已經變節到南韓的高層黃長燁。金家認為主體思想能登大雅,因為他們相信「主體」調和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二元對立﹕根據他們闔家的說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只能解釋「物理運動」規律,唯心論則流入虛無,唯有金家懂得在唯物論基礎上強調「人為主體」的重要性,否定人作為馬列世界觀的一種物質,認同人有無窮意識和「創造性」(changuisong),解釋了「社會運動」的規律。

這樣的「哲學」,曾經在冷戰時代大有市場。例如羅馬尼亞獨裁者壽西斯古,由於要遊走兩大陣營之間,也仿效主體思想創立了另一個不知所謂的「現代意識論」。當然,金家哲學的終極目標,還是個人崇拜﹕既然人是社會政治的主宰→ 父親給人肉體的生命→「領袖則賜予人政治的生命」→「領袖是父親一樣的恩人」。經過一輪自慰式吹捧,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也不敢放棄的馬列道統,卻被北韓公然在1977年(毛澤東逝世後一年)以主體思想取代為國立意識形態。 1997年開始,金日成出生年變成「主體元年」,平壤更豎起一座全國唯一不停電的「主體思想塔」。有好事學者將主體思想列為「全球第六大宗教」,其實不無道理﹕金日成好比聖父,金正日好比聖子,主體思想就是聖靈,三為一體,值得三鞠躬。

獨立自主的夢囈

剔除上述肉麻當有趣,主體思想的另一宗旨「獨立自主」,卻是為大韓民族度身訂做,有着對南韓統戰的色彩。事實上,「主體」這名詞並非北韓勞動黨的創造,而是結合了韓國近代史的論爭。自從日本在甲午戰爭侵入朝鮮半島,當地出現了「主體思想」和「依附主義」(Sadaejuui)兩個流派,後者泛指對日本殖民文化乃至對中國儒家文化的依附。北韓建國後,金日成面對黨內「親華派」和「親蘇派」兩面夾攻,又不甘心接受政權由中蘇扶植的事實,乘着赫魯曉夫在 1956年搞非斯大林化運動,在同年宣布樹立主體思想,把親華和親蘇路線分別影射為「事大主義」和「教條主義」。由於北韓是一個「主體」,它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都必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幾乎和毛澤東的各省自力更新思想如出一轍。今日金正日堅持的核計劃,也是自力更生的貫徹。

在兩韓的板門店休戰區,北韓樹立的口號是「自主統一」。統一前先要自主、不假外人,似乎反映着兩韓的共同願望。兩韓同樣對日治歷史忿忿不平,都對雙方的「恩人」(美國和中國)有一定抵觸情緒,都喜歡重新建構自己的傳統,都抬出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為民族英雄,從而將儒家傳統搶到朝鮮半島。南韓的韓劇固然有這層文化含義,北韓將高麗王朝太祖王建樹為秦始皇式始祖、規定所有遊客區的講解員都必須是穿著民族服裝的「傳統」女性,也是欲蓋彌彰。

外間經常以為兩韓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但有了民族主義這層共性,兩韓統一並非沒有基礎。一旦統一,「大韓」相當可能以外向型政策轉移內部矛盾的視線,屆時中國愛國憤青和大韓民族主義的互動,不一定比中日關係和諧。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