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9日星期六

所羅門之亂﹕「失敗國家」的典範?

九一一前,英國首相貝里雅的外交顧問庫柏(Robert Cooper)出版了《後現代國家和世界秩序》一書,將世界各國劃分為「民主國家」、「轉型國家」、「流氓國家」、「失敗國家」四等。九一一後,庫柏見分類被廣泛使用,再接再厲,改而將各國劃分為爭取利益的「現代國家」、以共同價值建構新秩序的「後現代國家」和未能行使國家機能的「前現代國家」三類。「前現代」,就是「失敗」。

土著的反大國經濟情結

最近爆發排華騷亂的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在全球格局彌足珍貴,因為它可以看成是繼阿富汗、索馬里、蘇丹、哥倫比亞以後有數的「失敗國家」。

所羅門群島人口50萬,在太平洋算不上小國,如此命名,源自一個大誤會。1568年,發現島嶼的西班牙探險家蒙塔拿看見島民手持閃閃發光的棒,不知道那只是陽光折射,以為都是純金打造,於是「推論」傳說中的所羅門王寶藏就在那兒。時至今日,所羅門群島不但沒有寶藏,340美元的人均GDP更令它成為全球最窮的國家之一,和富裕的鄰國新西蘭或瑙魯屬於兩個世界。

這次騷亂的導火線是被批評為「華商傀儡」的連尼當選總統,並打算繼續在兩岸外交格局中獲利,令所羅門人擔心國家經濟進一步被華人壟斷。表面看來,這案例和另一個太平洋國家斐濟相似﹕斐濟近年政變頻頻,都是源自原住民和印度人的鬥爭。不過斐濟印度人原來是由英國殖民政府系統性輸入,用以承擔島上的商業和勞力工作,時至今日,他們的後代人數幾乎和原住民平起平坐。所羅門華人卻多是自願冒險創業的商人,佔全國人口不到1%,大多經營餐館一類小生意,對該國經濟並沒有壟斷性影響。真正惹火的其實是所羅門和台灣的外交關係﹕所羅門獨立以來就和台灣建交,30年風雨不改,其間收取了大量經援,自不待言。這次台灣當局對撤僑反應遲鈍,北京將拯救所羅門同胞罕有地作出第一動員宣傳,都是外交戰的欲蓋彌彰。

太平洋恐怖主義溫牀與澳洲「反恐」

華人以外,所羅門人對美國同樣不滿,認為經濟低迷也有美國一份責任。事源1984 年,獨立不久的所羅門拘留一艘美國捕魚船「戴安娜號」(Jeanette Diana),因為它非法闖入所羅門的200浬絕對經濟區(EEZ)捕魚。行動大掃美國業界顏面,於是美國民間組織「美國吞拿魚協會」聯合全體魚商向政府施壓,逼令華府禁止從所羅門進口任何魚類。捕魚業佔所羅門經濟收入 40%,弱國自然受不了強國禁運,兩國唯有談判,自此美國漁船越境捕魚,成了例行公事。所羅門對國際社會的不信任,也愈來愈深。

有見國民經濟沒有起色,所羅門人開始訴諸暴力,組成大量民兵,互相搶奪資源,背後原因之一,正是不信任自由貿易的國際秩序。50萬人的島國出現大量「軍閥」,這在非洲或不稀奇,但在太平洋是罕見現象。所羅門群島的鄰國巴布亞新畿內亞一直有外島布干維爾(Bougainville)搞獨立,叛軍經常以所羅門為後勤,令兩國關係大為緊張,也令所羅門承擔着叛軍避難所的角色,這正是索馬里一類「失敗國家」的慣常身分。內政方面,所羅門政變連連,曾經有總理被綁架,這又教人想起另一個「失敗國家」哥倫比亞。

九一一後,不但美國在反恐,軍力弱小的澳洲亦不甘後人,除了大力派兵伊拉克,還希望成為太平洋反恐領袖。可惜,太平洋的恐怖組織不多。九一一前,所羅門要求澳洲派兵維持秩序,石沉大海。九一一後,有了反恐這框架,澳洲才在2003年召集一批太平洋國家,發起命名為「援友行動」(Operation Helpem Fren)的軍事行動,派出2000多名士兵到所羅門「反恐」。單看行動的名詞,已可見澳洲的大國心態﹕「helpem」不是「helping」,「fren」不是「friend」,這都是太平洋土著的洋徑濱英語。這次騷亂,澳洲立刻牽頭派兵平亂,澳所兩國的關係,只教人想起美國和伊拉克。

澳洲派兵所羅門「反恐」後,也和美國在伊拉克一樣,壟斷重建工程合約,澳洲總理霍華德好友科拉根(Kim Corrigan)的建築公司尤其獲利不菲。雖然所羅門群島有大量水果和無窮的食水,澳洲硬是為所羅門人輸入澳產香蕉和礦泉水。這樣一來,所羅門人愈來愈犬儒,愈來愈有孤立傾向,覺得無論是美人、澳人還是華人都是一丘之貉。卻不知在上述一干人等眼中,它已經成為太平洋第一失敗國度。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