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

假如911由戈爾總統處理……(下)

【咫尺地球】上周本欄談及假如紐約避過一劫的空難是恐怖襲擊,會如何影響奧巴馬執政。類似問題其實有相當學術規範,在此我們不妨分享身兼布殊演講撰稿人和特別助理的新保守主義作家David Frum數年前另一篇「What If」文章,題目是「愛與環保化解恐怖主義﹖假如戈爾當選美國總統」。

這文章以「九一一」當日為背景,不忘點到即止嘲笑布殊,例如幻想戈爾說「假如是布殊當選,那傢伙肯定不能在地圖上找到阿富汗」,令讀者不易察覺內裏的文宣。作者推論,假如戈爾在2000年憑問題票反勝,他會因為要掩飾自己的反應遲鈍,而故意將反恐淡化,在「九一一」後繼續游說議員通過全民健康改革。即使要派美軍參加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戈爾也要總司令由塞內加爾穆斯林出任,以爭取伊斯蘭世界諒解。他對美軍的唯一指示,就是打「環保戰爭」,嚴令軍人在戰場不得隨地拋垃圾,從而捍衛其環保形象。面對拉登,戈爾不敢直接衝進阿富汗,而是決定尊重塔利班法律,不惜派副檢查長改信伊斯蘭教,因為當地法律規定非穆斯林不得作證(證明拉登犯罪)。由於戈爾嚴令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個人自由、不能建立特別檔案,對付潛進境內的恐怖分子的方法,就是派出1.5萬名聯邦調查員由A開始,逐一查閱全國人口名單。最後,作者認為戈爾作為總統而懂得做的,就是向全國廣播宣傳大和解,聲稱以愛心化解恐怖。

保守派文膽﹕與布殊大同小異

明顯地,這文章把美國自由派和新左派這幾年的立場推向極端,從而為這些年來布殊所受的批評曲線辯護。但重要的是,無論是文章的作者還是讀者,都知道上述情况不可能出現。他們都知道戈爾不可能在「九一一」後推行「國家安全、環保和醫療改革三結合」路線,在當時氣氛下,這只會讓他被兩院彈劾。換句話說,這篇諷刺小品的真正意思,是暗示就算民主黨人當選總統,需要對恐怖主義威脅即時回應,結局很可能和布殊大同小異。布殊總結八年經驗,說假如再來一次,可能做法不同,但「無怨無悔」,就是說在國安挑戰下,選擇其實不多。

奧巴馬撤軍挑動國安神經

這樣的辯解自然大有問題,最明顯就是伊拉克戰爭毋須和反恐掛鈎。但對此,不少美國人心底裏其實不在乎,他們依然相信剷除薩達姆政權符合美國利益,只是繼續出兵才惹人反感。Frum的幻想文章也有交代伊拉克,他認為戈爾也會想到順道料理伊拉克和伊朗,只是「為了留給八年後的希拉里處理」,才希望專注自己的環保身分打造工程而已。

對新保守主義者、基督右派、建造商、承包商而言,奧巴馬從伊拉克撤軍也可以,但必須回應一個問題﹕有甚麼計劃可擴展他們的使命和利益,而且是可量化的利益。要是沒有,上述一干人等不但能以損害國家利益、危及國家安全為由,對新政府說三道四,更可借用上文的戲謔,來嘲弄總統脫離實際。這類內部制衡,又是上周談及的美國超穩定結構一部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