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流行曲的國際視野 《我要你每夜陪住我》,兼談李莉莉與李華月

唱K到凌晨﹐微醉中﹐一系列舊歌紛紛出爐﹐忽然間﹐有高人點了李莉莉女士的名曲《我要你每夜陪住我》﹐堪稱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還記得在一個懷舊音樂網站﹐站長舉辦了玩票性質的「九十年代香港十大X歌選舉」(X是一個方向)﹐《我要你每夜陪住我》名列榜首﹕

「我要你每夜陪住我 /猛火要狠狠燒滾我心窩/強熱氣溫要空調/我這刻真的需要/如沒冷氣我怕今宵會闖禍……」

李莉莉被後人視作「香港騎呢祖師」﹐表面原因自是她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自以為性感的做作腔調、無中生有的呻吟聲﹐再以「胸圍外戴」奇峰突出﹐又找八旬老漢黎伯作寫真男主角而得到「阿伯殺手」稱號﹐令她得以在葉子楣、葉玉卿等同期艷星當中脫穎而出。每當李莉莉在TVB演唱﹐同期新人每爭相走避﹐難得她依然故我﹐笑罵由人﹐甚大將之風。

回望過去﹐李莉莉的騎呢﹐卻並非沒有內容﹐起碼比起一眾後輩高出一籌。在九十年代﹐互聯網尚未普及﹐港人接收各地資訊依然有限﹐以往的出位不離本土色彩﹐李莉莉卻帶來了突破﹐其人其事﹐成了跨地域的互聯網惡搞文化先驅。她畢竟並非港女﹕出生廣州﹐ 入行澳門﹐對香港娛樂圈的潛規則一看便懂﹐而且勇于打破﹐相信與她的無根身份大有關係。胸圍外戴、阿伯殺手等定位﹐在海外多的是﹐把它們引入香港而得到如斯效果﹐卻是對香港文化單一性開的玩笑。說到底﹐選美出身拍色情電影的大有人在﹐但走「騎呢性感」路線的﹐李莉莉應是第一人——是的﹐她也是「佳麗」﹐曾得過(已停辦的)澳門小姐第三名。把這個一般人眼中的高貴榮譽徹底庸俗化﹐不但需要勇氣﹐更要面對同行的白眼﹐這條路﹐一般本土女子甚難走出來。

假如《我要你每夜陪住我》是「前網絡騎呢時代」的主題曲﹐與李莉莉齊名的李華月女士的成名作《血戀》﹐則可算是這時代的主題電影。李莉莉雖有接拍三級片﹐但堅持三點不露﹐樣貌、身裁均毫無賣點的李華月卻走到當時的最偏峰位置﹐堅持以「打真軍」方式演繹藝術電影﹐恰似在時事評論界﹐當理性的分析性文章主導主流市場﹐就會有過氣政協以deviator和outlier姿態粉墨登場。

李華月雖用同一策略突圍﹐但她的視野與抱負要高遠得多。她久居外國﹐丈夫是洋人﹐家境似乎不錯﹐並非像李莉莉那樣成名後嫁入豪門﹐而是反其道而行﹐自資拍攝《血戀》﹐更公開徵求真軍男主角﹐此乃當年一時「佳話」。她丈夫接受訪問時﹐表示完全支持太太的「藝術」路線﹐認為她只是把海外的常態引入香港﹐才衝擊了港人的傳統價值觀﹐暗諷港人少見多怪。

無論李華月有沒有這麼宏大的理想﹐她確實在四仔未普及的前互聯網時代﹐為港人的「國際視野」提供了大躍進平臺。她的另一傑作﹕以文武廟為背景拍攝寫真集也值得一提﹐若說它走在「活化古蹟」保育時代尖端自是過譽﹐但客觀上﹐想到以傳統中國文化crossover西方真軍藝術﹐這又確是thinking out of the box。筆者剛主編一套關於古蹟保育的教材﹐在發佈會上﹐還是忍不住在介紹文武廟時談及李華月。這類crossover在互聯網興起後越來越普遍﹐但在當年﹐依然是新鮮事。

李莉莉和李華月被視為譁眾取寵﹐但單以這角度概況她們的公眾生活未免過份單薄﹐其實﹐二人都對香港本土文化與國際互動這嚴肅命題作出過貢獻。她們的智慧其實也獲肯定﹕據說黃霑對李莉莉另闢蹊徑讚賞有加﹐曾打算收她為徒教她填詞﹔李華月的《血戀》則找到蔡瀾當監製(蔡瀾親自監製的三級片並不多)﹐憑的就是不屈不撓的毅力。雖然李莉莉曾諷刺李華月拍的是「紀錄片」﹐李華月大概認為對方的尺度屬小兒科﹐但她們和曾長居法國的宮雪花、隨時隨地做一字馬的彭丹等特色藝人四分天下﹐其實構成了互相依附的共生關係﹐縮影了前互聯網時代英屬香港社會吸納新文化的最後一役。

時至今日﹐就是有人仿傚「雙李」﹐也不可能有同樣的社會效應﹐因為先行者的視野和勇氣已一去不返﹐直到周秀娜的出現﹐才有人想到以「打破上一代框架」的理論高度切入這個行頭。雙李早已淡出幕前﹐但留給了我們眾多寶貴遺產﹐「莫再等等等等一錯再錯……」﹐這句李莉莉繞樑十年的歌詞﹐豈非「雙李」給今天不懂突破規範的香港人的終極警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