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星期三

馬哈蒂爾大視野:一帶一路是新殖民主義?(上)

中美貿易戰鬧得沸沸揚揚,令中國外交同時面對的另一大挑戰,卻暫時被按下不表。其實長遠而言,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決定撤銷中國承建的「東海岸銜接鐵路」合同,並間接警告中國的「一帶一路」是「新殖民主義」,令其他沿線國家都對「一帶一路」心生警惕,對北京的影響,可能更大。

馬哈迪作為93歲高齡的著名世界級老狐狸,政治智慧、國際視野都無庸置疑,不但國內所有政客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上,連帶美國、中國也是他利用作「對沖外交」的工具。馬哈迪上次任內持相對反美立場,對美國財團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興風作浪高度批判,也是亞洲價值觀、威權主義的擁護者,北京一度對他高度肯定;年前他曾訪問香港,也是應「幫港出聲」召集人之一的東南亞專家鄭赤琰教授邀請演講,順道對佔中作出批評。

由於馬哈迪是李光耀那一代的前輩,輩份、資格都比習近平更老,國際人脈也甚廣,這次他又親自到北京為推倒合同「謝罪」,算是給足面子,只說希望中國體諒馬來西亞經濟苦況云云,中國也不好說甚麼,只能「硬食」。但這自然不代表馬哈迪真的感到「抱歉」,恰恰相反,他的說話相當有骨,例如會見總理李克強後,公開說「我們不想要一種狀況,窮國因無法和富國競爭,而發生新版殖民主義」,已經是赤裸裸的正面諷刺。

馬哈迪的取態之所以重要,不單是因為馬來西亞的新立場,也是說出了不少「一帶一路」國家政要的心底話。客觀而論,「一帶一路」的原意,其實是相當正面的:冷戰結束後,不少發展中國家要爭取資源,只剩下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系一途,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等,每每提出種種不設實際的借貸條件,例如全面撤銷國家補貼、進入完全市場經濟、實行多黨民主選舉等,令發展中國家成了「IMF殖民地」。加上這些國家從借貸得到的資源,往往得物無所用,又沒有多少硬件留下,只是加深了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於是中國崛起後,提出另一條路,通過所謂「無附設條件」(no strings attached)的借貸,以及集中為發展中國家興建基礎建設,希望把它們拉攏過來。

這套思維,並非習近平時代的「一帶一路」原創,早在江澤民時代,中國「重返非洲」,就已經看準IMF模式的漏洞,部署具有針對性,也頗受當時的非洲政要歡迎。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決定興建「東海岸鐵路」,固然有他個人的政治考量,也是與美國因貪腐醜聞鬧翻後的應變舉措,但上述邏輯,也依然實用。那麼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小詞典:東海岸銜接鐵路

「一帶一路」項目之一,計劃連結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東海岸經濟特區,原訂第一階段全長600公里,第二階段增加88公里。2016年11月,馬來西亞政府和中國交通建設(CCCC)正式簽訂合作協議,估計造價131億美元。雖然項目於2017年已動工,但2018年8月,馬來西亞政黨輪替後,新任首相馬哈迪宣佈取消項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