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星期三

美國重返中東:特朗普Vs奧巴馬

特朗普上台後,不斷把前朝奧巴馬政策推倒重來,除了以奧巴馬醫改為代表的內政,還包括全方位的國際關係大微調,美國的中東政策,即為佼佼者。

奧巴馬上台後,把和平處理中東問題、期望歷史留名定位方針,一來是修補因「布殊主義」陷入低谷的美國-伊斯蘭關係,二來是利用自己的黑人身份、與伊斯蘭教的些許淵源,期望做到歷任總統所不能的突破。他爆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也就是這麼回事。問題是奧巴馬的中東政策充滿理想主義色彩,但在現實主義者如特朗普眼中,卻是處處碰壁,必須「撥亂反正」。

奧巴馬任內的中東頭等大事,自然是爆發「阿拉伯之春」,多國長期在位的獨裁者被推翻。雖然他們大多是美國盟友(例如埃及穆巴拉克),或已經投誠(例如利比亞卡達非),但奧巴馬基於推廣民主的理念,依然放棄支持舊盟友,認為「革命」是自己的政績。可惜結果事與願違,幾乎所有成功「革命」的國家都陷入亂局,國際民主運動受到空前挫敗,能穩定局面的還是獨裁者,對此特朗普態度清晰,就是寧願和強人合作。埃及新強人塞西比穆巴拉克更集權,卻是特朗普最佩服的國際領袖之一,後者當選後,把塞西排在第一批通電的對象,也是諷刺奧巴馬的理想主義外交全盤失敗。

奧巴馬以從伊拉克撤軍為主打政綱,面對從阿拉伯之春蔓延的敘利亞內戰,條件反射的決定,就是盡力反干預,避免陷入又一個泥濘。但這條戰線的結果更糟糕,俄羅斯支持的阿薩德政府沒有倒台,親西方的反對派也未能控制局面,「伊斯蘭國」更乘機崛起,天下大亂。最後奧巴馬仍不得不勉力干預,但主宰敘利亞的關鍵力量已換成俄羅斯,「伊斯蘭國」之亂則波及大量華府盟友,美國一無所得。特朗普上台後,加派部隊強力圍勦「伊斯蘭國」,又以導彈攻擊阿薩德政府的疑似化武據點,對俄羅斯和伊斯蘭主義者都傳達了強烈訊號,宣告美國不會離開。

在阿富汗,奧巴馬的撤軍時間表,也是政績工程之一,但有了過於明顯的意圖,塔利班卻有恃無恐地坐大,死灰復燃,最終奧巴馬也不得不「暫緩」離開。特朗普接手後,乾脆不再提撤軍時間表,並加強火力攻擊塔利班,以逼其談判;美軍當地領導也說特朗普「授權得宜」,才得以有效掃蕩叛亂。今年6月,塔利班主動宣布短暫停火,阿富汗交戰雙方士兵在街頭擁抱問候,雖然前景依然未卜,塔利班激進派也揚言大報復,但阿富汗新政府起碼有了底氣,沒有前朝卡伊札爾末年的被動。

奧巴馬主導聯合國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可謂他最自豪的外交成就,特朗普陣營則強烈反對,認為伊朗「棄核」徒具形式,解除了制裁、取回海外資金的伊朗,不但更有本錢發展核武,更會嚴重威脅以色列、沙特等盟友利益。結果特朗普改為與沙特發展更緊密關係,為沙特王儲的區域霸權背書,最終更退出伊朗核協定,雖然爭議不絕,但「重返中東」的戰略部署,卻越來越清晰。至於奧巴馬、特朗普二人的中東政策何者更奏效,只能交由歷史判斷了。

小詞典:塔利班

本來是獲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蘭神學士組織,以普什圖族人為主,逐步武裝化,1996年攻陷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奪取政權,建立「伊斯蘭酋長國」,厲行伊斯蘭教法,施政極端。9/11後,因窩藏拉登被美國出兵推翻,殘餘部隊改為打游擊戰,至今依然控制阿富汗全國近半地方,希望等待美軍離開後捲土重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