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巴布亞新畿內亞訪談錄:反對派會推倒「一帶一路」重來嗎?

昨天談及在巴布亞新畿內亞訪談期間,有學者警告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出現的「反一帶一路潮」,也就是反對派上台後,把前朝的「一帶一路」項目凍結或重新檢視,很可能在巴新出現。要分析這方面的可能性,必須從巴新的國情談起。

巴新立國以來,人民依然處於部落狀態,全國有八百多種語言並存,城市人口佔全國不到15%,加上通訊不足,不少選民依然不知民主為何物,投票也只是根據部落忠誠投票,部落衝突更是時有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西式政黨政治只是一種形式,政客都習慣在不同政黨之間遊走,沒有政治忠誠度可言。上次大選,雖然親華總理成功連任,但學者認為反對聲音其實比選票顯示的大,因為反對總理的選民也可能因為要投執政黨的同族人,而令總理當選。假如近年的大型項目帶動進一步貪腐、就業也沒有改善,出現突發性危機,骨牌效應可以隨時發生。雖然表面上的反對派陣營實力不強,但開國總理目前尚活躍政壇,雖然已八十多歲,但依然是批判現政府的有力聲音。

由於巴新已成為中國與澳洲的角力場,政黨會否輪替,也與外國勢力有關。自從「一帶一路」進入巴新,傳統上把巴新作為勢力範圍的前宗主國澳洲,就相當不是味兒。澳洲媒體不時批評中國在巴新的角色,對相關項目的效益、成本都高度質疑,澳洲總理上次訪問印尼時,沒有順道到巴新,已被視為是一項警告。當地學者告知,澳洲國會曾舉辦聽證,針對為何援助巴新的項目沒有成效,間接指出當地的貪污問題。假如現政府作風持續,澳洲可能以此為由進一步施壓,屆時或會與反對派有所互動,就像印度與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的反對派互動,亦未可知。

還有目前與中國全力競爭的美國,雖然傳統上並沒有關注巴新,但近年也在中國「一帶一路」進入巴新後,走進這個偏遠國度確立存在。美國的工作主要是支持NGO,例如防愛滋的NGO、婦女權益的NGO等,在中國眼中,這恐怕也是「顏色革命」的劇本內容之一。但特朗普目前決定不出席巴新主辦的APEC峰會,難免反映美國始終不能取代澳洲在這裏的地位。然而有些事情,是不需要明刀明槍的,澳洲和美國並不存在太大利益衝突,在巴新完全可合作,而澳洲媒體基本上主導了全球對巴新的形象:例如巴新治安差雖然是事實,但被選為「全球最危險地方第一位」,卻是澳洲媒體的傑作。太陽之下無新事,巴新反對派看見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反對派策略,若不依樣葫蘆,反而不尋常了。

小詞典:馬爾代夫2018年大選

馬爾代夫前任總統亞明2013年上台,因為民主進程倒退、貪污、打壓異己等醜聞不斷,和印度逐漸交惡,並開門見山以中國為靠山,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大興土木,拉攏人心,但最終還是在2018年9月的選舉落敗。代表反對派的新總統薩利赫獲勝後,揚言重新審視所有前朝和中國簽訂的協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