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中國流傳的天安號陰謀論

【咫尺地球】本欄日前提及中國網民眼中的北韓(朝鮮)形象並不正面,以邏輯推之,網民似乎不應在天安號事件偏袒北韓。事實上,每當中國宣布加強援助北韓,在網絡都有反對聲音,什麼養虎遺患、多少錢都不能買下金正日的忠誠等,負面評價不一而足。當北韓核軍備持續發展,更引起網民不安,不少人擔心未來的北韓核威脅對象就是中國東北。問題是,天安號事件的主角並非北韓,而是南韓。假如說網民看不起北韓,他們對南韓的感情,同樣複雜。

「美國是元兇」

在中國網民眼中,近年南韓不斷推行去中國化,漢城改名首爾,卻又與中國爭奪端午節和儒家文化的正宗版權,早已受盡揶揄。假如北韓是「忘恩負義」,南韓就是「數典忘祖」,總之兩韓民族主義都不為網民所喜。加上金正日早前訪華時,南韓政府高調向中國抗議,這在中國網民眼中是傲慢、不符外交禮儀的行為,也讓天安號沉沒減少了同情分。何况胡錦濤已會見金正日,南韓依然指北韓是元兇,這在一些網民眼中,也成了南韓逼中國表態的無禮舉動。

既然兩韓都不可親,內地網絡民意一般希望中國置身事外,相信無論讓北韓還是南韓受惠,都不符合中國利益。這時候,網絡社會一如既往,出現了大批陰謀論,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言之鑿鑿地指控美國才是炸毁天安號的元兇,理據是當時有美軍進行軍事演習,天安號理應是被「誤炸」,但為免加劇東北亞整體(特別是南韓和日本)的反美思潮,3國政府都有默契地嫁禍北韓。至於其他的日本炸毁陰謀論、南韓自己炸自己陰謀論、美國內部派系內戰陰謀論等「立論」基礎則粗疏得多,不值得深究。

盼京為韓背書不切實際

陰謀歸陰謀,網絡發出這樣的聲音,對北京、對世界也有其現實意義。畢竟解放軍內部的鷹派想法,不會和激進網民相差太遠。因此,期望北京迅速為南韓的調查報告背書是不切實際的,哪怕北京真的掌握證據,證明事件乃北韓所為,也不可能放棄要求獨立調查的角色;輕率的認同南韓報告,對國內也難以交代。

假如目前居於中國處境的是美國,根據傳統做法,有了上述民意,就會作出下列行為﹕首先,通過各地代理人製造輿論,宣傳天安號事件的其他可能成因,然後動員完全沒有利益關係的第三國提出國際調查,然後自己粉墨登場,這樣才可以主導調查的機制,以及進一步影響國際輿論,為事件的性質定調。

突顯和平崛起理論局限

這時候,一比較,我們就發現中國國力畢竟還是不足﹕當國際社會認定北韓炸毁天安號,中國沒有能力宣傳其他版本,既缺乏媒體,也缺乏理論權威來支撐。而且,假如中國需要第三國先提出國際調解,也找不到這樣可靠的代理人,不同美國隨便拉一個有中等份量的歐洲國家,都可以輕易代表「國際社會」。所以宏觀而言,天安號事件對中國外交是一個寶貴經驗。遇上這樣的突發事件,北京才會發現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理論在實踐時的不足,以及國家軟實力的局限。這些局限在和平時代不容易看見,遇上危機才會顯現。天安號事件過一段落後,北京外交人員應是時候全盤檢討其外交方略了。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