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31日星期二

奧運獎牌榜暗示全球化未來

【咫尺地球】中國成為奧運獎牌榜亞軍也強調「和平崛起」,比俄德等國拋浪頭更富中國特色。雖然清流鄙視獎牌,但由體育資源的分配到影響裁判的潛在能力,都是綜合國力指數(Composite National Capability Index)的一環。普京上台時保證提升綜合國力,重回蘇聯時代金牌榜首便是內涵之一。


除了小學層次的全級排名,獎牌榜的結構性問題,也反映全球化三大趨勢。首先是俄羅斯的金牌雖然只有27面,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的金牌總數相加卻高達44面,甚至拋離美國。這呼應了「全球化分裂學說」﹕它認為國家主權反正有限,同一文明圈技術性獨立為數國,反而符合經濟成本。當大一統國家發展到達瓶頸,國家主權上繳國際組織、下放地方勢力,蘇聯解體便是「進步行為」,其時中美等大國說不定會自願細胞分裂。


在獎牌榜中游,中東只有伊朗、阿聯酋和敘利亞三國共獲3金2銀3銅,中東女選手的服飾依然「內斂」,伊拉克足球也淪為政治宣傳。上述數目不能反映綜合國力,卻印證了中東在全球化外圍環境的低度融合力﹕它的體育水平和特色比非洲更難「與國際接軌」,奧運會便成為美國「泛中東計劃」的棋子。


榜末厄立特里亞的一面銅牌也大有文章。這個在1993年從埃塞俄比亞分裂的小國自稱「非洲新加坡」,但獨立後一直與母體打邊界戰,僅有的精英只有三項選擇﹕歸化埃塞、外流西方、或成為狹隘民族英雄。在雅典奧運,厄國田徑隊的前埃塞隊友獲兩面金牌,入籍美國的厄國選手得馬拉松銀牌,本土選手只有一銅、但已是零的突破,似乎已預視圖騰民族主義的沒落。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