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5日星期四

瘋狂外交﹕蓋達Vs伊拉克

【咫尺地球】英美忌憚蓋達,卻視薩達姆為紙老虎。諷刺的是薩達姆在獄中承認,他以為有了用生化武器屠殺庫爾德人的「光榮」前科,又刻意對武器調查員故弄玄虛,會讓布殊在未明伊拉克還有沒有恐怖存貨時,便不敢冒險。

上述邏輯類似北韓不打自招擁有核彈的「瘋狂外交」。這種「決策以理性計算」的基本假設,假定對手是理性對手,卻相信建構反理性的國際形象能夠令己方受惠。

然則何以蓋達做到的,薩達姆做不到?

瘋狂外交鼻祖東有毛澤東,西有他的知己尼克遜。「瘋狂外交」這名詞,正是尼克遜在海灘漫步時向幕僚哈德森「腦震盪」提出。1972年,尼克遜更把理論付諸實行:先是千方百計「溝通」北越,卻在美越氣氛空前友好之際轟炸北越海豐港。對手傷亡慘重,又覺其「深不可測」,只得重回談判桌。

關鍵是瘋狂外交得逞,必須建築於正和遊戲基礎上。北韓對美國使用核彈,美國不能消受;不使用核彈、美國被迫談判,也是勝利,nothing to lose。蓋達亦如是。

薩達姆並非失敗於不夠瘋狂,只是美國出兵前,已令伊拉克的瘋狂外交變成附和遊戲。當布殊以伊拉克擁有大殺傷武器為由出兵,薩達姆愈瘋狂,愈為出兵提供理據;當美軍包裝成「仁義之師」,以微不足道的死傷抵消反戰運動,只要薩達姆不瘋狂,這前提便有了數據支持。結果薩達姆nothing to win。

美國在沒有證據下,精挑「大殺傷武器」為突破口,世人多不求甚解、只視之為橫蠻,不知道這正是破解瘋狂外交的精心佈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