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17日星期二

查韋斯被迫上梁山﹖

【咫尺地球】查韋斯宣傳公投是「查韋斯Vs喬治布殊」,美國中情局也是2002年那場戲劇性政變的黑手。其實查韋斯並非一貫反美,而是有「循序漸進」被迫上梁山的味道。

他在1998年當選時奉英國首相貝理雅為偶像,認為新工黨的「第三條道路」就是委內瑞拉的路。為鼓勵這位新門徒,貝理雅破例派特使勞埃德恭賀查韋斯當選,傳授「第三條道路」心得。雖然查韋斯的口號是「和平民主革命」,比英國更強調威權主義、民粹主義和國有化經濟,又大搞陳水扁式的公投修憲,但拉丁美洲金融風暴挑戰了新自由主義的公信力,「查韋斯主義」依然被西方媒體認為是拉美範式轉移的希望。

轉捩點是1999年。查韋斯堅持以民粹方式成立「制憲議會」來取代舊國會的「孤臣孽子」,親美右翼政客紛紛逼美表態。那時美國大選臨近,候選人「寧右勿左」,查韋斯恐懼步智利民選左翼總統阿連德被殺後塵,才視美國為假想敵。

適逢第二屆石油出口國組織首腦會議在委內瑞拉舉行,查韋斯認為機會難逢,推出「石油重新分配」方案,主張大幅度推高油價,協助石油輸出窮國經濟轉型,更與伊拉克薩達姆和利比亞卡扎菲稱兄道弟。結果第三條道路變成「左傾盲動機會主義」,查韋斯的政敵便得到外援。

查韋斯的經歷與他的偶像卡斯特羅相當類似。古巴革命初年沒有向蘇聯一邊倒,卡斯特羅一直希望美國承認,只是古、美兩國右翼勢力結盟,後無退路,內部社會革命才走向國際共產之路。

如今薩達姆被擒、卡扎菲投誠、卡斯特羅老而不堅,查韋斯究竟要承先還是啟後,只怕公投後的他也不知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