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星期二

普京外交攻略:越過「修昔底德陷阱」

俄羅斯總統普京作風強悍,常被西方國家抨擊,令他的外交策略也被低估。其實在過去十年,他可算是最成功的外交家之一。

普京為俄國外交的定調,就是維持一方霸主的地緣政治地位。他對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內部」事務寸土必爭,但不會像美國那樣講什麼普世價值改變世界,也不會像中國那樣要全世界肯定自己大國崛起,或因資源缺乏而四出搞能源外交。

普京的自知之明,是為了避開不少人眼中的國際關係規律—當現有霸權受到新興大國崛起挑戰時,兩國就無可避免地不斷衝突。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遺產,本來就是一個超級大國,現在只在一方稱霸,怎樣強勢也不會超出自定範疇,這便不存在被美國當作主要敵人的問題,也不會被中國列入挑戰對象。

普京要避開的規律,就是國際關係中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據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演繹,當雅典城邦愈來愈強大,令斯巴達感到威脅,且兩邦分別與鄰邦結盟之時,就無可避免爆發戰爭,是為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此概念被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阿里遜(Graham T. Allison)發揚光大,「修昔底德陷阱」成了專有名詞,而他警告的對象,就是當代的美國和中國。

阿里遜的理論並不新鮮,「進攻性現實主義」的奠基人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著有《大國政治的悲劇》,雖然方法論有異,但也預言新興大國和被挑戰大國之間難免衝突,是為「悲劇」。

目前美國「重返亞太」、中國推「中國夢」,中美關係會否墮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成為各方爭論重點。反方相信兩國能共存共榮,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霍姆斯(James R. Holmes)月前就在《外交雜誌》發表文章駁斥,說這是一個「修昔底德陷阱的陷阱」。

不冒風險 據利力爭

普京明智之處,就是讓俄國完全超脫相關討論,陷阱有也好、沒有也好,都不冒任何風險。在此指導思想下,普京對美方並不賣賬,有足夠自信不理會西方雜音,但又堅持不跟華府鬧翻,在反恐一類議題緊密配合,對美國「重返亞太」牽制中國其實也局部認同。

他不希望俄國勢力範圍內的國家向歐盟靠攏,扭盡六壬不讓烏克蘭倒向西方,但極重視與歐盟的經濟關係,近年歐盟一直是俄方最大貿易夥伴。此外,他也知道北京希望拉攏俄國以抗衡美日,但除了在否定普世價值一類意識形態貌似緊密合作之外,並不希望俄中建立特殊關係,反而通過習近平和安倍晉三同時出席冬奧開幕禮示好,來確立其舉足輕重的調解地位。

西方其實亦相信普京沒當世界霸主的野心,故此也不希望與俄國翻臉,結果在俄方實力範圍的邊陲,普京或勝或和,戰績亮麗。不少曾發生「顏色革命」的國家於俄國「做工作」下,皆重新倒向莫斯科,例如吉爾吉斯新總統就宣布要關閉境內美軍基地。

成為西方盟友的格魯吉亞則被嚴打,普京不惜與之斷交,並承認兩大分離主義地區獨立,令俄版地圖出現了兩個「新國家」—阿布哈茲與南奧賽梯。科索沃獨立也因俄方阻撓,至今仍是僵局。 俄國重要盟友伊朗,在普京力保下挺着美國施壓;連數年前被西方認定快將覆亡的敍利亞阿薩德政權,也被普京撐了下去,去年他還消除了美國出兵敍國的危機。

當大家仔細閱讀冬奧的各國領袖出席名單時,便會發現俄羅斯鄰國大都不敢不給面子,而這名單最有趣的是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

一九八○年的莫斯科奧運,正是因蘇聯出兵阿國遭集體杯葛,這次曾為「反蘇聖戰」服務的卡爾扎伊不只來一笑泯恩仇,還要盤算在美軍撤出後依賴莫斯科,可見普京外交之成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