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雷鼎鳴教授與丕平理論:「港獨恐怖主義」警報準確嗎?(上)

在學界,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學者丕平(Robert Pape)的著作Dying to Win頗負盛名。這本書建立了一個數據庫,記錄一九八○至二○○三年間全球發生的「全部」三百一十五宗自殺式恐怖襲擊,提出這種襲擊並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民族主義,包括主張獨立的分離主義。

近來,亦有本地學者推薦此書,例如經濟學權威雷鼎鳴教授,認為「丕平理論」是對「港獨」可能發展成恐怖主義的警號:「若將來有一萬幾千人是他們的擁護者,他們在小圈子中也可發展出極端思想,把其他的七百萬人視作愚民順民,那誰也不能排除他們演變為恐怖分子的可能」。

雷教授是本人月前婚宴的貴賓之一,曾分享不少寶貴的人生經驗,例如指導對稿費、對學校額外的行政工作要求不能退讓,乃至教導有多少儲蓄就可退休等,令人受用終生。

筆者對雷教授尊重、佩服,深知他無欲無求,愛港之情發自內心。但可能是來自不同學科的關係,筆者是研究恐怖主義的期刊Perspectives on Terrorism等編委會成員,耳濡目染下,只覺「丕平理論」在國際關係界充滿爭議,以之論證「港獨恐怖主義」會否出現,或會有所偏差。

立論具爭議 難以偏概全

本欄不評論本地事務,只希望對雷教授的警語提供一些延伸資訊。「丕平理論」及其應用性的主要問題,可概括為七點:

一、「自殺式恐怖襲擊」只是恐怖襲擊的一種特別方式,不能以此論證和恐怖主義有關的大趨勢。例如同期美國發生了數百次恐怖襲擊,無論是奧克拉荷馬特大爆炸案、炭疽案還是種種校園槍擊案,都不屬於自殺式襲擊,亦與分離主義無關;日本的沙林毒氣恐襲,策劃者則為奧姆真理教,亦與自殺式和分離主義無關;即使同屬人體操控的炸彈,很多也不是以自殺式執行,例如強行放在第三者身上的「代理炸彈」(Proxy Bomb),為愛爾蘭共和軍、哥倫比亞毒販游擊隊等慣常使用,它們都不在丕平研究範圍內,更不用說其他千百種模式。即使「丕平理論」成立,也難以偏概全。

二、何況,就是在自殺式襲擊此小範圍內,「丕平理論」能否成立也是大疑問,因為丕平的數據庫有不少定義,似是為了論證而度身訂做。例如一九八○至二○○三年間,造成最嚴重傷亡的自殺式恐襲自然是九一一事件,但是在丕平筆下,拉登策劃這個特大案例的動機,被演繹為阿爾基達「為了令美軍離開沙地阿拉伯」,所以也算是「民族主義導向的恐怖主義」。拉登眾多宣傳之中,固然有上述訴求,但與此同時還有極大量宗教訴求。丕平單選「沙地問題」來講、並將之演繹為「民族問題」,而對阿爾基達的全球性議題視而不見,曾受到頗多學者質疑,例如哈佛大學教授穆哈丹(Assaf Moghadam)。

英國史上最嚴重的自殺式襲擊,則是二○○五年的「七七慘案」,兇手都是本土南亞裔人士,追隨激進宗教領袖,與分離主義毫無關係;但按上述邏輯,激進教士的訴求也包括「報復英軍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出兵」,所以七七慘案也可說是「民族主義主導」。如此定義,未免「屈機」。

三、阿爾基達以外,丕平的數據庫主要包含下列盛行自殺式恐襲的六大組織:泰米爾之虎、庫爾德游擊隊、哈馬斯、真主黨、車臣游擊隊及克什米爾游擊隊。其中,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之虎是「最大戶」,但惟獨泰米爾之虎是明顯的立國運動,其他的理念都有「一籃子」因素掛鈎,包括宗教。例如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本來就是穆斯林兄弟會的地方支部,就連車臣獨立運動會用自殺式襲擊的支派,也和宗教勢力有特強聯繫,將之簡單歸因為任何一類,都失諸偏頗。

反而中國官方、上海合作組織使用的名詞「三股勢力」(民族分離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合流,更適合形容這類活動,儘管對中國而言,哈馬斯等並非恐怖組織。以港獨和上述組織類比,相信這六大組織都會始料不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