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星期二

馬來西亞大選:社交媒體以外的民情

馬來西亞大選塵埃落定,但不少當地網友依然未平復心情,認為納吉(Najib Razak)下台,彰顯了「人民力量」的勝利。然而,從近年各地選舉可見,純粹的意識形態牌,往往只是精英圈子、高教育程度選民和青年所關注的,能打動「沉默大多數」的,始終是民生議題。日來與一些資深馬來西亞學界、文化界前輩交流,頗能發現當地民情的另一面。

納吉爆發「一馬發展」(1MDB)醜聞,自然是他本人在政壇樹敵愈來愈多的轉捩點,在上述選民圈子中,尤其劣評如潮。但就是沒有這醜聞,這類選民絕大多數上屆已經投反對派,對納吉與妻子羅斯瑪(Rosmah Mansor)的不滿,也不是始於1MDB。被視為反對派票源的青年群組,其實有一半以上連選民資格也沒有登記;不少激進派則揚言政客都是一丘之貉,根本對「核心建制派」馬哈蒂爾(Mahathir Mohamad)領導的反對派毫不信任。單看這些群體的意見,很容易以偏概全。

假如反對派不是找來馬哈蒂爾領導,很可能依然被選民視為缺乏執政能力,對此筆者上周已經談過。但「馬哈蒂爾因素」究竟所指的是什麼?除了執政能力的背書,也許有一些浪漫化思維,令上一代懷緬他在位逾20年期間的經濟高速增長;也許有一些英雄崇拜,覺得沒有了強人的馬來西亞一塌糊塗,情願選擇有方向的威權統治。

說到底,自由派對納吉的種種不滿,例如執政黨結構性利益輸送、政客以權謀私,在馬哈蒂爾時代,自然不會缺乏,分別在於馬哈蒂爾本人處事謹慎,不會滙款到個人賬戶,而把各種資源分派到不同利益集團的手法尚算公允,社會穩定就能基本維持。他當選後,開宗明義行重商主義,對一些前朝項目的利益會重新調整,選民其實也喜歡這種穩定。

納吉怎樣貪污,其實也不一定直接影響民生,但有當地評論認為納吉政府年前徵收的消費稅(GST)6%,直接影響到每一個人衣食住行的開支,卻是「沉默大多數」離棄執政黨的關鍵。按馬來西亞華教領袖胡萬鐸分析,GST一方面令一些中小企不能支撐倒閉,另一方面令壓力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影響的都是中產或以下的一群,這種貼身影響,加上所得款項送到疑似貪污的政府,才足以令民情根本改變。

日前有台灣媒體報導,馬來西亞人不滿「一帶一路」和中國,是馬來西亞變天主因之一云云。事實上,雖然「一帶一路」也成了選舉後期議題,但馬來西亞普遍並不存在反中情緒,一般人只在意這些項目是否有實利分給自己;他們不會不歡迎中國投資,前提是政府要透明地把實利所得相對公平地分配。馬哈迪一上台,就肯定「一帶一路」,卻表示要資源再配,就是把上述兩種演繹(反中Vs反利益分配不均)切割的務實表現。不要空談理念,也許才是這次「變天」給予其他地方的反思。

小詞典:羅斯瑪 (Rosmah Mansor, 1951-)

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妻子,國內形象甚差,網絡綽號「河馬」,被視為疑似貪腐的源頭。她經歷三段婚姻,生活奢侈,根據美國司法部資訊,納吉的1MDB挪用公款醜聞,不少款項是用來購買羅斯瑪的首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