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

文在寅的和平獎?

東北亞局勢天天不同,發展至今,無論和平能否最終實現,最大的和平使者並非特朗普、習近平或金正恩,而是南韓總統文在寅。

並非只有利益計算

早在平昌冬奧被一致看淡時,文在寅依然努力拉攏北韓,最終通過冬奧扭轉緊張局面。雖然是金正恩落實大逆轉,但沒有文在寅的擔保,或假如南韓總統依然是朴槿惠,一切不可能出現。

他去年發表的《朝鮮半島和平構想》,今天看來並非一紙空言,而是言之有物,起碼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另一邊廂,文在寅也積極游說盟友美國,勸喻特朗普降低對朝敵意,對促成特朗普與金正恩會面(無論最終能否成功舉行),功勞甚大。

在過去一星期,金正恩、特朗普分別採用一貫的Brinksmanship戰略,一方說不滿美韓軍演破壞和平氣氛,另一方乾脆取消見面,又是文在寅居中斡旋,才逐步避免破局。

而且他的斡旋,基本上放低了一切尊嚴:特朗普和他見面後,才單方面發信取消「特金會」,一點面子也不給;而金正恩臨時要求和他見面,也是在北韓高調批評南韓軍演「背信棄義」之後,文在寅卻毫無芥蒂,見到金正恩恍如老友久別重逢般擁抱,營造友好氣氛之用心,路人皆知。作為美朝的中間人,文在寅完全明白雙方的共同目標,在於促成見面,這樣對特朗普、金正恩都有得分;但也明白雙方的共同憂慮,就是不能對「無核化」定義達成共識,所以千方百計製造灰色地帶,供雙方迴旋。

文在寅如此賣力,固然有內政原因:他上台就是主打陽光政策,通過製造對北方的友好關係,全力拼經濟民生,雖然民望一度下滑,但和金正恩成功見面後,瞬間人氣急升,滿意度超越80%,自然知道只要能落實美朝峰會,自己在國內的地位短期內無可挑戰,更不用說地方選舉這樣的小菜一碟。而他家庭和北韓的淵源,也令他真心有「大和解」的信念,並非只有利益計算。

但更重要的是,文在寅的努力,客觀上已經大大提高了南韓地位。以往在北韓核危機的外交舞台上,都是以北韓、美國、中國為主角,南韓幾乎為美國馬首是瞻,還要配合日本的要求。但經過一輪操作,文在寅巧妙地令南韓不再以受害人自居,進而佔據中立位置,證明了他比中國更能坦率和金正恩溝通,又能以盟友身份想特朗普進「諍言」,客觀上已經取代了中國,作為最有力的中間人。

日前文在寅若有所指的強調,就算特朗普和金正恩會面不成,南韓也會繼續遵守《板門店宣言》,和北韓改善關係,雖然沒有明言是否等同於不再理會聯合國制裁方案,但他有意通過「大韓民族主義」強化兩韓關係,乃至讓兩韓共同成為一股區域新勢力,已經超越了南韓政府的傳統考量。

當然,作為一個政治家,文在寅的一切,也是一場賭博。要是美朝關係最終還是回到互相威嚇的局面,乃至兵戎相見,文在寅自然會被視為「綏靖政策」執行者而受到唾棄。但他走到這一步,其實已沒有選擇了。

小詞典:綏靖政策

泛指通過安撫(「綏」)的手段,企圖達到安定(「靖」)的目標,最常用於英法在二戰前對軸心國的政策,尤以出賣盟國捷克的《慕尼克協定》為代表,到了希特拉出兵波蘭,綏靖政策徹底崩潰。此外,美英在日本侵華早期同樣不干涉,也被視為綏靖政策的一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