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星期五

移民台灣:國際延伸思考

近日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抗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起香港廣泛關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不脛而走,令人想起近年不少港人興起移民台灣的念頭。

然而,月前台灣宣布諮詢更改移民政策,從前港澳居民只要滙入五百萬新台幣存款滿一年就可申請居留,新建議的金額改為一千萬新台幣,且也不再接受純粹存款,而必須是「實際投資行為」。建議被報道後,不少港人感到不解,筆者為此請教了一些台灣官員,深感背後的理念問題更值得思考。

香港或成兩岸關係漏洞

支持改例的官方意見是這樣的:「這樣的改變是參酌世界主要國家移民制度,為避免難以預期的衍生性人口,以及提高投資移民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實際上,「港澳同胞」以往獲另眼相看,乃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國共內戰後,不少親國民黨華人通過香港移居台灣,而香港曾有數目龐大的「親中華民國」人口,台灣也積極吸引來自香港的留學生到台讀書;而且直到今天,以「港資」身份投資台灣,依然跟「陸資」享有不同待遇。加上港澳和台灣享有相近價值觀,移民較易融合,就像新加坡在香港回歸前一度大舉吸納香港移民,也基於同一前設。

問題是香港回歸後,內地居民不難先通過「香港居民」身份再移居台灣。雖然台灣規定「陸資」持有三成以上股權的「港資」也定義為「陸資」,但也開始有「港資公司」由代表內地資金的「新香港人」持有。凡此種種,都令台方擔心給港澳的優惠,成了兩岸關係的漏洞。

反對修例的意見則認為,修例變相放棄多年來支持「中華民國」的香港居民,特別是居港國民黨舊部,而且對台灣原來希望吸納的對象(價值觀相近的香港人)也不公平、更打擊其士氣,因為不少港人拿中華民國護照只為得到「逃生門」,不一定打算現在定居,連這門檻也提高,未免不人道。

於是,有人想到以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劃線,此前獲得香港居留權的「舊香港人」應享原有移民待遇,新例只適用於「新香港人」,可比較的例子是一九八一年十月前在澳門出生的居民,才得到葡萄牙護照。但如此劃線,除了可能帶來所謂「外部勢力分化香港」的麻煩,也涉及「港資」的問題:要是日後「港資」的優惠被修改(相信這是早晚的事),無論「舊香港人」的公司是否不受此限,都會帶來爭議。何況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前取得台灣「華僑身份證明書」的「舊香港人」,已是享有不同待遇(香港回歸後,港人已不能申請「華僑身份證明書」)。 日前,台灣的朋友終於傳來「最後答案」:修例還是通過了,不過和原建議略有不同,雖然一樣取消「存款移民」,但港澳居民投資移民的金額,並非參照「無戶籍國民」(華僑)的一千萬新台幣(然而華僑有其他途徑移民台灣,不贅),而是參照「外國人」投資二十萬美元的要求、改為六百萬新台幣。改變稍為回應了港人情緒,但同時亦暗示台灣正在對「一國兩制」重新評估,「中華民國」亦不再特別青睞「舊香港人」。

更重要的是,這簡單的修例,蘊含國際層面的敏感問題。當「白手套」協助國人、國企「走出去」,原是香港「被維持」一國兩制(門面)的價值之一;但要是這被濫用了,外間卻會連香港的獨特身份也沒收。台灣明顯認為,以上平衡點已開始被打破,這對其他國家難免帶來負面訊息,值得注視。說到底,「一國兩制」客觀上是否完整存在,除了北京是否授權,也得看國際社會是否理會,否則就是像北韓建立「特區」、「選」出特首,連中國也不會給予太多和「北韓大陸」不同的待遇。北韓也有特首?答案是有的,北韓領袖金正日委任的「新義州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楊斌就是,他上任後就立刻被中國拘捕,如今住在監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