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北京與香港 兩種美國觀

日前筆者在多倫多出席「國際研究學會」年會,與香港大學胡偉星教授組織了一節討論,題目是中美關係與台港互動。這無論在學界還是在社會,都是備受忽略的重要題目,因為題目觸及京港兩地截然不同的美國觀,這卻是現有研究甚少着墨的。

對北京而言,此刻中美關係的重點,就是回應奧巴馬年前宣布的「重返亞太」(Pivot to Asia),假定美國及其盟友將在戰略和經濟層面針對中國崛起,結成包圍網,因而要投放更多資源,以先發制人方式進行反制。由於中國發展也面臨自己的瓶頸,民族主義卻愈來愈高漲,「反制美國重返亞太」已成為中國外交的主軸,乃至是不同內部政策的指導方針。東海防空識別區、南海設三沙市,都是上述新思維的產品,有留意國際關係的朋友,對此都不會陌生。

至於在香港,一般市民乃至一般政府中人或政客都不認為美國在香港有重要角色扮演。認為美國重要的,一般乃基於下列原因:通過美國與香港的雙邊貿易,調節向大陸貿易「一邊倒」的失衡;又或在保安、金融反恐一類議題和美方合作,共同打擊洗黑錢一類跨國犯罪。

雖然近年開始有人主張利用美國國會多年前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作為捍衞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手段,但這思維並未在一般人心目中成為常理,不少泛民主派議員反而對依靠美國有強烈顧忌。

問題是,以上這兩種美國觀,近年卻已構成微妙互動。中國制定對港政策時,一直都不以單純的香港內部情況、香港市民感受為全部依據,卻習慣將之放在國際政治的格局內研判。近年這趨勢更進一步,因為在新近成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除了包括外交部、國安部,還包括港澳辦。

政改:國際博弈還是內部事務?

在北京眼中,一直深信香港是美國「重返亞太」的一環,以為美國要利用香港進行「顏色革命」或起碼製造議題和北京討價還價,因此會主動影響類似政改一類議題的進展,例如鼓吹「真普選」來抗衡「有中國特色的普選」。但對一般港人而言,卻難以想像普選議題可以牽扯到「國際關係」。

在上述互動中,自然不能排除各方都有渾水摸魚的人,而就相關題目研究、執行的資源,亦頗為可觀。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北京確有相當多人真心相信,政改是中美關係的事;問一些在北京、上海受高等教育的尖子,他們不少也有相近印象。與此同時,我們更不能否認絕大多數港人都真心相信,政改一類議題只是香港內部的事,將之提升到國際戰略的「高度」,只是強硬派自圓其說的藉口。

這一個中央和香港針對美國的龐大認知落差,代表着兩個完全不同的龍門,不可能在一時三刻就得到調和,卻很可能是未來矛盾難以化解的關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