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阿根廷足球太沉重

阿根廷在驚濤駭浪下,還是晉級世界盃16強,對大多數球迷來說,重點不過是能否繼續看到球王美斯。但對阿根廷人而言,足球的政治功能,可能比在巴西更大,這也令阿根廷國家隊相當沉重。

筆者記得多年前寫過一篇學術論文,關於中國人眼中的拉丁美洲形象。那些年,官媒經常強調「亞非拉」,但不少拉丁美洲國家卻自居歐洲傳人,不喜歡與「亞非」並列,阿根廷正是箇中代表,因為在100年前,阿根廷的確比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還要發達。阿根廷獨立後,長期作為農業出口國,較早實行現代化、自由市場經濟,加上原住民人數不及巴西多,吸引了大量歐洲移民。

曾是全球十大富國之一

一戰後,歐洲各國百廢待興,阿根廷一躍成為全球十大富國之一,歐洲人移居阿根廷,就像移民美國一樣,都是以朝聖心態尋夢;相較下,巴西在經濟及文化上卻是一步步「非洲化」。然而這樣的好景在大蕭條後不復再,阿根廷貧富懸殊也日益加劇,貝隆夫人(Eva Peron,總統貝隆第二任妻子)的「神格化」,就是阿根廷由盛而衰、貧民開始發聲的集體投射。

阿根廷足球的起點,正是二十世紀初的「新歐洲」黃金時代,但到了阿根廷奪得首屆世界盃亞軍,以及在缺席世界盃期間連奪7屆南美國家盃冠軍期間,卻已是國力持續衰落之時。

縱使如此,阿根廷人心態上依然比其他南美國家高人一等,就像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 Aires)的氣派依然勝過絕大多數歐洲大國首都。筆者月前在當地,感覺就像在巴塞隆拿,而氣勢猶有過之。支撐這種「大國」形象、貫串兩個時代的中介,正是阿根廷足球;國內越是動蕩,阿根廷國家隊被賦予的期望也越大。貝隆夫人死後,貝隆在1955年被軍事政變推翻,阿根廷則於1958年首次重返決賽周,卻以「強隊」身份首圈出局,包括慘敗予捷克斯洛伐克1:6,結果有過萬球迷在機場等候國家隊回來批鬥,幾乎釀成騷亂。

阿根廷歷史上的兩次奪冠,也充滿政治意味與陰謀論。1978年那次是以主辦國身份稱王,當時阿根廷又發生軍事政變,這次推翻的是「貝隆夫人三世」,即貝隆再婚的第三任妻子。當時荷蘭被視為地上最強,荷蘭球王告魯夫卻拒絕參賽,官方原因是抗議阿根廷軍政府,其實是家人收到綁架恐嚇。阿根廷則不斷利用主辦國身份偏袒己隊,再通過充滿疑惑的6:0大勝秘魯,以得失球壓倒巴西晉身決賽,一切都有點勝之不武。但對阿根廷人而言,這卻是黑暗時代的曙光,反映阿根廷人越打壓、越堅強。至於1986年馬勒當拿奪冠那次,技術上實至名歸,以「上帝之手」淘汰福克蘭戰爭的對手英格蘭,更大快阿根廷人心:不少阿根廷人至今堅持福克蘭群島是阿根廷「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

此刻美斯領導的阿根廷,回國要面對的是風雨飄搖的經濟、不斷借貸的危機、披索的持續貶值,這一波金融風暴沒有好轉過,剛在世界盃揭幕前,政府才與IMF達成500億美元援助協議,同時也在打中國主意。阿根廷國家隊要為經濟危機沖喜,成了上上下下的期望;美斯退出了國家隊也要回歸,不但是愛國情懷,縱然令球隊變成「美斯朋友隊」,也可以說是「救國心」的體現。就不知道能走多久。

小詞典:貝隆夫人三世 (Isabel Peron,1931- )

芭蕾舞蹈員出身,在巴拿馬演出期間遇到流亡中、已喪偶的前總統貝隆,一見鍾情,二人隨後在西班牙成親,成為貝隆第三任夫人。1973年,貝隆捲土重來,回國當選總統,並以「貝隆夫人三世」為副總統。一年後,貝隆病逝,夫人繼任,成為阿根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但未能駕馭局面,也缺乏「貝隆夫人二世」的群眾魅力,兩年後被政變推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