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星期四

新加坡:國際戰略會議之都?

新加坡主辦「香格里拉對話」,今年已是第17屆。第一屆舉行時,新加坡已故國父、時任內閣資政李光耀依然健在,並親自為整個對話的級別定調。對新加坡這個「對沖外交」高手而言,能夠同時拉攏各大國派出國防部長同台出席,自然是發揮關鍵影響力的體現,雖然中國代表團的級別愈來愈低,但有了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大國撐場,以及東盟成員一致支持,「國際戰略會議之都」之名,已經確立。

跟「亞洲國際都會」香港不同,新加坡是一個主權國家,主辦會議不受任何敏感題目限制,不用局限在經濟與文化層面,同時又有一個威權政府維持秩序,各國不用擔心尷尬場面,對安全問題也十分放心。會議期間,香格里拉大酒店變成一個高度戒備的警崗,所有人進出都要經過出入境保安,這固然是安全考慮,但也杜絕了任何形式的示威。要同時做到資訊完全透明、國際記者雲集,又能控制秩序,加上為不同勢力信任,這樣的主辦方,綜觀全世界,還真不多。

卡塔爾也想仿效新加坡

正是基於這種形象,各方選擇新加坡來破冰的頻率愈來愈高。昔日兩岸「汪辜會談」是典型例子,最初因為李光耀與兩岸領導人都有私交,容易取信於雙方,加上新加坡也是華人國家,一切順理成章。到了習近平和馬英九也選擇在新加坡見面,這已經沒有什麼私交計算,完全是看中新加坡的國際形象、華人身份認同,這也為後來者樹立了樣板。

萬眾期待的「特金會」無論最終能否順利舉行,單是雙方同意選擇新加坡,已經是現任總理李顯龍的外交一大成就(為何美朝雙方選擇新加坡,筆者已有過分析)。其實另一對世仇以色列、巴勒斯坦也在新加坡有不少接觸,一方面以色列是訓練新加坡軍隊的導師,雙方關係密切;另一方面,新加坡境內有不少穆斯林,和阿拉伯各國關係也友好,同時得到阿拉伯世界信任。

近年努力扮演類似角色的關鍵小國,還有一個卡塔爾。它看見新加坡的成功,看見自己也有優良港口,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為「波斯灣新加坡」。在什葉派、遜尼派之間,沙特、伊朗之間,卡塔爾嘗試扮演橋樑角色,也和新加坡一樣,依靠美軍為強援,作為穩定保障。在言論自由、法治開放等層面,卡塔爾也效法新加坡的「威權自由模式」,比區內其他國家放寬限制,但在關鍵議題維持掌控。只是世上能夠依樣葫蘆的案例不多,卡塔爾目前面對的挑戰,可算是選擇「波斯灣新加坡模式」的代價,也可見「真‧新加坡」之路,是多麼不容易。

小詞典:汪辜會談

海峽兩岸破冰的「Track Two Diplomacy」,北京代表是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台北代表是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後進行過兩次會談,第一次是1993年在新加坡,第二次是1998年在上海,此前兩會人員曾於1992年在香港進行籌備會談,達成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成為兩岸關係重要參照原則至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