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 德國 Vs 阿根廷
當我們看見法國、英國或荷蘭出現大量非白人球員會容易理解﹐因為它們曾擁有不少殖民地﹐殖民地精英歸化乃順理成章﹐但德國隊出現大量非本土球員則是近十年的事﹐而且完全是人為結果。歷史上﹐德國也曾擁有好些殖民地﹐但在一次大戰戰敗後﹐已全部被逼放棄﹐加上希特拉在二戰期間鼓吹極端種族主義﹐不但猶太人被逼害﹐歐洲的斯拉夫人、吉卜賽人等也被當成「低等民族」﹐不要說接受非純種日爾曼人代表德國國家隊﹐就是讓他們在德國工作﹐曾經也是不可想象。
直到六十年代開始﹐西德經濟起飛﹐因為本國勞工短缺﹐才開始簽署協議﹐從歐洲各國、特別是價格最便宜的土耳其引入勞工。但這些外勞要入籍並不容易﹐而且被白人歧視的情況嚴重﹐就是入籍成功﹐也只能處於社會最底層。冷戰結束後﹐兩德統一﹐德國一度遣返前東德地區的共產國家外來勞工﹐以致勞力更短缺。結果﹐新德國的勞動市場迅速被東歐新移民佔據﹐土耳其人和波蘭人成了德國基層主體﹐也逼得德國和波蘭變成榮辱與共的天然盟友。
有見及此﹐德國終於在2005年修改移民法﹐接受現實﹐公然宣佈德國成為瑞士、美國、加拿大那樣的「移民國家」﹔既然日爾曼人不再是國家的唯一代表﹐足球隊不應使用歸化球員的無形禁忌﹐也逐漸被解除。法國依靠歸化球員奪得1998年世界盃冠軍﹐加上來自加納的黑人球員艾沙莫於2002年世界盃代表德國上陣﹐受到國民肯定﹐可謂德國隊國際化的里程碑。
到了今天這隊德國隊﹐23人代表當中﹐居然有多達11人並非來自本土﹐例如著名前鋒普度斯基就是來自波蘭﹔加納裔的保定更傳奇﹐他的親兄長還在代表加納﹐本屆分組賽的德國對加納﹐就上演了他們兄弟內訌。此外﹐目前德國陣中還有來自波斯尼亞、烏克蘭、土耳其、西班牙、突尼西亞、尼日利亞、巴西的球員﹐近十年來也出現了來自拉脫維亞、斯洛文尼亞、意大利、荷蘭、瑞士、巴拿馬等國的國腳﹐想不到原來形象最排外的德國﹐卻率先變成最像聯合國的代表隊。近年德國隊風格大變﹐不再是傳統那支重紀律、重防守的呆板大賽隊伍﹐變成了崇尚進攻、具個人風格的悅目球隊﹐這固然是領隊教練作風改變﹐但同時也因為加入了大量歸化球員﹐總得適應他們的原有風格。
然而﹐德國社會雖然開始接受這些不太懂得唱國歌的球員﹐卻沒有完全接受新移民。這些球員的鄉里在德國依然被歧視﹐波蘭、土耳其文化並沒有融入日爾曼精神﹐排外的新納粹主義也在興起﹐對象除了「傳統」的猶太人﹐還包括上述各族新移民。可以想象﹐假如這些歸化德國球員在關鍵賽事犯下大錯﹐難免變成被炒作的政治事件﹐也會令領隊承受「為什麼不多挑選白人球員」的壓力。畢竟德國立國精神並非像美國那樣﹐要建立一個文化大熔爐﹔也不是像加拿大、澳洲那樣﹐要提倡各自各精彩的多元文化主義。假如它真的希望成為移民國家﹐還得在國家意識形態層面作出調整﹐才可以組成一支真正能反映國內現狀的德國代表隊。
(沈旭暉 - 有線電視 加長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