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地球】南美國家巴拉圭歷史性打入世界盃8強,僅以0:1負予西班牙,成績令人刮目相看。比賽期間,巴拉圭總統盧戈呼籲球隊以「瓜拉尼精神」戰勝對手,曾下令全國公務員放假觀看直播,以示上下一心;球隊出局後,又宣布頒發勳章予全體職球員,相信凱旋儀式也許將一如國家其他慶典,安排在首都阿松森的「英雄殿」舉行。這些慶祝對巴拉圭有特殊意義,因為巴拉圭是南美歷史上最悲壯的國家,但如何悲壯今天卻不為人知。巴拉圭人一直期望通過像世界盃這樣的平台,向世界重新介紹這段歷史。
所謂「瓜拉尼精神」,源自巴拉圭原住民瓜拉尼人的名字,他們是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巴拉圭約由200多個瓜拉尼分支構成。這國家原來是西班牙殖民地,行政區域被阿根廷管轄,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後,一度要求巴拉圭繼續留在領土內,但巴拉圭以文化、民俗不同為由,於1811年自行宣布獨立。儘管正宗的瓜拉尼人並不容易定義,但起碼瓜拉尼語依然是巴拉圭官方語言,令其文化不致淪為純歷史。
滅絕戰爭 人口銳減3/4
巴拉圭雖然國土細小,但早期領袖勵精圖治,加上境內人口向心力相對單一,居然一度成了南美前列的先進國家。在十九世紀,巴拉圭有「南美普魯士」之稱,軍事強人小盧比斯也有「南美拿破崙」之稱,甚至在檢閱法皇拿破崙三世的部隊後覺得不過爾爾,自信巴拉圭的瓜拉尼戰士更勝一籌。小盧比斯繼承父位當總統前,曾長期出使歐洲各國,迎娶法籍妻子,繼位後積極推行歐化運動,既從法國購入先進軍備,又效法普魯士建立新戰術和徵兵制,令巴拉圭全民皆兵。而作為內陸國家的巴拉圭,依靠着通往大西洋的巴拉圭河,甚至也搞起了一支海軍。有了這些實力,小盧比斯開始活躍國際舞台,成了當時南美洲最富國際知名度的領袖,曾多次調停南美各國的紛爭,乃至以南美新興領袖自居。
這小國異軍突起,令兩大強鄰巴西和阿根廷感到憂慮。他們聯同烏拉圭簽定了三國聯盟密約,打算通過戰爭永遠削弱巴拉圭,甚至將其瓜分。1864年,巴拉圭和阿根廷分別捲入烏拉圭內亂,兩大陣營迅速開戰,戰爭前後打了7年,在教科書被稱為「巴拉圭戰爭」或「三國同盟戰爭」,但在同情巴拉圭的版本被稱為「滅絕戰爭」,因為雙方實力極懸殊:聯軍有30萬人,巴軍只有2萬人,戰時也只能勉強增至總數8萬﹔此外,3國人口共有1000多萬,巴拉圭包括老弱婦孺則只有50多萬。巴拉圭先勝後敗、小盧比斯壯烈犧牲都是不難預料的,真正慘烈的是戰爭令巴拉圭人口減少近四分之三,全國上下戰後只剩下約20萬人,成年男子只有2萬,實在是種族滅絕。
提醒世人:欠巴拉圭一個公道
由於人口銳減,巴拉圭戰後數十年被迫實行變相的一夫多妻制,女人取代男人成為國家經濟主軸,新生孩童一般為同父異母所生,社會文化受到嚴重扭曲。戰爭也令巴拉圭徹底失去昔日的輝煌,不少土地分別被巴西、阿根廷兼併,原有軍隊編制被徹底廢除,所有基建被破壞殆盡。雖然這是南美歷史上至今最殘酷的戰爭,雖然國際社會同情巴拉圭,雖然小盧比斯在歐洲有眾多友人,但是,從來無人願意干涉。
有意思的是,小盧比斯作為「南美拿破崙」因為有抵抗強權的勇氣,雖然令國家幾乎滅亡,作風也受到爭議,但依然被巴拉圭人視為英雄,甚少本國人當他是希特勒一類戰犯。他的遺骸被放進首都英雄殿供奉,成了巴拉圭的神明,巴拉圭的全國假期「英雄節」也是為了紀念他。後來巴拉圭軍事學院復興,也以盧比斯命名。近年他的名聲愈來愈響,甚至連當年的敵人阿根廷也公開表揚。當現任巴拉圭總統以「瓜拉尼精神」鼓勵球員,球員在對西班牙的比賽以瓜拉尼語、而不是西班牙語溝通,再想到盧比斯一直作為瓜拉尼精神代言人,巴拉圭上下就是在回顧歷史、提醒世人:你們欠巴拉圭一個公道。
沈旭暉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