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問題球之國際政治基準試

【咫尺地球】周末世界盃八強對壘的兩支球隊德國、阿根廷,在十六強勝出的賽事,都出現球證誤判的問題球﹕德國對手英格蘭原本可扳平的一球越過白界而被判不入,阿根廷攻入對手墨西哥的第一球則明顯越位。事後各方焦點集中在球證水平,引入「鷹眼」協助執法的呼聲高漲,相信少壯派以此為政綱競選國際足協會長只是早晚問題。反而兩支晉級球隊的即時反應,被忽略了。

賽後,德國守門員紐亞承認當時已察覺那是入球,不過「盡人事」把球撥出去誤導球證;此外,德國足總主席在中場休息接受訪問,也承認那是入球,說對英格蘭球迷「感同身受」。至於射入越位球的阿根廷前鋒泰維斯同樣「心水清」,事後表示那球明顯越位、等待球證判入才慶祝以省力氣,自言入球「自私」、但對球隊是「好事」;領隊馬拉當拿則對越位隻字不提,反而批評球證沒有盡責任保護美斯。

這些回應既承認知道真相,又失去體育精神,效果並不理想。其實類似情况經常出現,可以作為對領隊、球員的國際政治基準試,特別是對個別有意從政的球壇人士,下列兩極回應更值得參考﹕

對德國而言,雖然只重紀律的形象已開始改變,但責任、承擔依然是德國的國家資產,就像當「歐豬五國」發生金融危機,都要倚賴德國援助。昔日意大利球員迪肯尼奧在英超比賽曾主動放棄單刀機會、用手在禁區內接球,以回應對方球員受傷,令原來並不以道德著稱的他,忽然變成體育精神的代言人。德國需要的,正正是這種戲劇效果。

當場說出真相 贏體育精神美譽

例如德國領隊路維在觀看重播、球員示意後,可以當機立斷,以極緩慢動作大袖飄飄步入球場,背後跟隨整隊德國球員,高聲告訴球證﹕這是入球。然後,再以政治不正確的語言低聲告訴球員﹕對付英格蘭這樣爛的球隊,憐憫一下他們吧,我們獲勝還不容易,何况他們經濟也很爛,別和這些叫化子斤斤計較。這動作會為他贏得球壇內外一致讚嘆,就是最終德國因而落敗,他本人也會名垂青史,甚至可能被當作「新德國精神」模範。

至於阿根廷從來以超技術馳名,身為領隊的前球王馬拉當拿集所有陋習於一身,並不需要樹立道德形象。恰恰相反,馬拉當拿賦予自己的定位、外間對阿根廷的期望,都是作為挑戰強權的捷古華拉,此所以馬拉當拿有這位革命英雄的紋身、視古巴領袖卡斯特羅為教父,更親身參與左翼反美遊行,對早已官僚化的巴西球王比利深惡痛絕。泰維斯跟隨這樣的領隊,就應該入戲,效法馬拉當拿以「上帝之手」淘汰英格蘭後的經典回應﹕不但不認錯,反而聲稱這是對英國進行福克蘭侵略戰爭的「懲罰」。對英國球迷而言,那是佔了便宜又賣乖的「抽水」,但這卻令馬拉當拿成了阿根廷民族英雄,得到遠超一般球星的政治潛能。

藉歷史作擋箭牌 化錯誤為正義

泰維斯可以說的台辭多得很,只要隨便讀讀歷史就可以了,例如不滿墨西哥政府愈來愈右傾、在北美貿易協定與美國同流合污壓迫拉丁美洲窮人;或是要聲援墨西哥國內的左翼查巴達游擊隊,而這游擊隊是卡斯特羅和馬拉當拿的意識形態盟友。為加強戲劇效果,馬拉當拿也可以粉墨登場,戴上查巴達游擊隊的蒙面頭套,宣讀世界人民大團結宣言,高呼Viva Zapatistas,「抽水」效果會登峰造極。反正阿根廷已出局,假如早前有這麼一幕,馬拉當拿還有被懷念的鏡頭,現在他的領隊生涯又顯得乏善足陳。

各國領隊、球員要通過世界盃的國際政治基準試,可以怎樣﹖很簡單,在比賽期間多閱讀國際關係專欄就是了。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