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

「電子化國家」的未來:以愛沙尼亞為案例

要「移民」一個國家成為「公民」,是否必須住在那個國家?自從互聯網興起,出現「虛擬國家」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我們也曾談過不少,但其實連傳統國家也有嘗試「自我虛擬化」。近年最進取的,要首推愛沙尼亞。

以「聰明」方式建設

愛沙尼亞人口只有100多萬,經常擔心給俄羅斯再吞併,應對之道除了依靠西方,還有把自身認同通過網絡擴至全球,令愛沙尼亞幾乎成了「電子化國家」代名詞。

正如TransferWise總裁欣里庫斯(Taavet Hinrikus)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愛沙尼亞1991年才重新獨立,基建反正從零開始,所以一開始便考慮電子化,以「聰明」的方式去建設。

因此當地政府很重視互聯網,2000年更宣布「上網是基本人權」,規定必須把網線鋪到鄉郊,聲稱99%的政府服務都可以網上完成,國民早於2000年便可以網上交稅。

2001年,愛沙尼亞全國換領「2048位元加密電子資料」的智能身份證,因此當地人甚至可以網上投票,解決了不少國家懸而未決的技術問題。

近來愛沙尼亞更進一步,開始推動「電子居民」計劃,容許外國人登記「E-居民」身份,以此在愛沙尼亞,甚至歐盟框架內開公司,一時成為網上熱話,引起不少人對未來無國界身份的遐想。當然,以此刻情況,未免是想多了:雖然當局公佈有來自138國家的人申請成為「E-居民」,但都是以方便商業活動為目的。 根據愛沙尼亞給「E-居民」的稅務指南,他們就算通過愛沙尼亞賺錢,都無法成為真正的愛沙尼亞人,因為他們不是長期居住在愛沙尼亞的「繳稅居民」,很可能依然要繳付原居地稅款。

換句話說,這個「電子居民」計劃聽起來前衛,其實和離岸公司分別不大,主要是通過一個身分,建立愛沙尼亞公司,為的是方便愛沙尼亞增加稅收,以及促進公司使用愛沙尼亞銀行、服務業。英國公投脫歐後,愛沙尼亞抓緊機會,推出「如何留在歐盟」網站,希望藉機吸引英國公司;但英國人要通過愛沙尼亞虛擬身份留在歐盟,還是要滿足「12個月內實際居住在愛沙尼亞183日以上」的要求,也就是說,沒有捷徑這回事。

不過愛沙尼亞政府的網上倡議不止於此,最近還在「E-居民」身份之上,提出所謂「Estcoin」設想。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有愛沙尼亞政府支持、公私營合作的「比特幣」計劃,主要是給「E-居民」進行交易,亦希望逐漸成為虛擬世界、甚至實體世界的貨幣。但愛沙尼亞法定貨幣畢竟是歐羅,歐洲央行德拉吉已經大潑冷水,表示沒有歐元區國家可以自行引入貨幣,哪怕是電子貨幣也不行。

然而,「E-居民」、「Estcoin」,未來確實有無限可能。假如推出這些計劃的不是歐盟國家,而是可自行發行貨幣的國家,借用跨國網絡經濟,催生更有認受性的新貨幣,並非天方夜譚。而一個國家認真定義「E-居民」的權利與義務,讓他們按照經濟付出,享有更多真正公民的福利,而又依然保持和在地公民之間的分野,技術上,同樣完全可行。數十年後,國籍、公民等概念,若說和今天一模一樣,才是令人意外。

小詞典:愛沙尼亞共和國

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位處芬蘭對岸,多次被北歐諸國和俄羅斯統治,在俄國十月革命後獨立,二戰期間根據納粹德國和蘇聯的秘密協議,被蘇聯重新佔領,成為其加盟共和國之一,到了蘇聯解體前夕重新獨立。愛沙尼亞相當擔心被俄羅斯重新佔領,於2004年加入歐盟後,基本上向西方一邊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