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

政治化還是制度化?匈牙利索羅斯中歐大學風波

不久前,一個匈牙利官方安排的代表團訪港,成員包括匈牙利學界代表,以及中央銀行資助的研究所。交談間,少不了觸及一個敏感議題——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猶太銀行家索羅斯(George Soros)創辦的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是否被新政府針對。雖然答案一如所料,但這案例涉及「政治化vs制度化」的觀點與角度,很值得大家參詳。

中俄眼中的「顏色革命」行為

今年4月初,匈牙利國會通過現任右翼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推動的新法案,規定所有在匈牙利營運、但在外國註冊的大學,都必須在註冊國擁有運作中的校區。

政府認為這是整頓高等教育界的正常舉措,但西方輿論普遍認為此舉旨在針對歐爾班的政敵,因為被暱稱「索羅斯大學」的中歐大學,正是匈牙利28間外國大學中,唯一觸犯新法的一間。如校方未能補救,中歐大學明年起將喪失錄取新生的資格,或無法在匈牙利立足,因而引起大批師生、舊生遊行抗議,歐盟也有聲援。

中歐大學的情況,確有不少技術層面的非議。它在美國紐約州註冊,卻從不在當地設置校區或提供任何課程,在匈牙利校園畢業的學生則坐享制度之利,證書同時獲得匈牙利和美國認可,導致中歐大學聲價十倍,迅速成為匈牙利全國排名最高的大學之一。

歐爾班政府正是針對這一點,認定中歐大學擁有「不公平優勢」,非修法不足以為其他大學討回公道。諷刺的是,或許正是這種「不公平優勢」,令中歐大學異軍突起,並建立了頗具影響力的國際網絡。它的多個人文學系在不同全球排名都位居前百,除了擁有格魯吉亞總統、羅馬尼亞前司法部長等知名校友,大學現任校長伊格納蒂埃夫(Michael Ignatieff)也是學術明星,曾於哈佛、牛津和劍橋大學任教,以及一度出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

從26年前落戶布達佩斯、到今天出現存亡危機,中歐大學的命運,一直與匈牙利、乃至整個中東歐的演變息息相關。大學出現的背景,正是東歐劇變,索羅斯乘勢大舉投資「家鄉國家」的人文教育產業,希望以美式價值觀,填補「後共產時代」的意識形態真空。隨後索羅斯又透過一手捐款設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一邊在高教界提供大量獎學金(當年歐爾班、以及他的一些民主青年黨黨友也是受惠者),一邊積極散播左翼「自由開放價值」,在世界各國扶持大量NGO,據說香港也有個別大學的職位是開放社會基金會捐助。此外人權監察等國際NGO,背後也包括索羅斯的主要經費,令整套計劃成為「一條龍」,成效顯著,但已成為中俄等國眼中的「顏色革命」行為,也令中東歐、乃至以色列政界都越來越有戒心,害怕索羅斯會成為幕後造王者。

2010年,下野八年的歐爾班重新當選匈牙利總理,這時候的匈牙利已經是「新歐洲」核心國家之一,他卻逐步引領國家向威權統治模式回歸,2014年更發表演說,矢言要向新加坡、中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後金融海嘯時期」的「非西方成功國家」借鑑,聲言要把匈牙利建設成「非自由政體」,令國家更具競爭力。不久歐洲難民危機惡化,歐爾班的威權意志進一步強化,除了決定修築邊境圍欄,更授權軍隊以武力對付非法入境難民,因而被評為「極右政權」。索羅斯則反其道而行,大力資助各國NGO接待境內難民,以協助他們融入。對要求「捍衛歐洲傳統生活」的歐爾班政府而言,索羅斯已對其構成現實威脅。

雖然政府line to take是「制度化」,但對這彷彿為中歐大學度身訂造的法案,匈牙利各級官員私下也不諱言劍指何方。負責向國會提交法案的人力資源部長,早已明言「索羅斯的機構也不能超然於法律」,後來更直接指控索羅斯「透過偽公民組織為外國勢力張目,企圖以此干擾匈牙利國內政治」。索羅斯則反指歐爾班政權是「黑手黨集團」,並趁機感謝國內示威者和歐盟聲援。其實索羅斯的行為,不過是仿效西方既得利益集團,加上他的東歐淵源,才樹大招風,若說他有力成為東歐自由派共主,明顯是言過其實。但歐爾班利用「反索羅斯牌」強化自身施政,卻可能一本萬利,一個東歐強人,就這樣誕生了。結果怎樣?執筆之時,剛傳來匈牙利政府與美國紐約州達成框架協議,美方安排一間大學為中歐大學提供「運作中的校區」,換取中歐大學繼續在匈牙利生存。這樣簡單的方案,其實大可老早簽訂,何以大費周章?這就是關鍵了。

小詞典:匈牙利邊境圍欄

2015年9月,歐洲難民危機加劇,匈牙利當局先後於本國接壤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的邊境修建圍欄,以阻止外國人非法入境。據官方資料,非法入境匈牙利的人數,由此前的日均4600人,銳減至2個月後的日均15人。歐盟已拒絕應匈牙利當局要求,表明不會分擔圍欄的一半(約4億歐元)建造費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