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

中美紛爭背後:從美新任駐華大使鮑卡斯談起

最近和外交界一些外國朋友見面,談及近來貌似緊張的中美關係,對方都不以為然,認為在圈內不但沒感到山雨欲來,還有另外的觀察。這一切,可由月前接替駱家輝的新任美國駐華大使鮑卡斯(Max Baucus)談起。

不少人以為中美關係如此重要,美方駐華大使好應該是千挑萬選的精英,要麼像駱家輝那樣懂得「以華制華」,要麼也要像駐港的夏千福那樣,是處理過北韓六方會談那種大事的外交老手。

鮑卡斯的任命,卻令外交界大跌眼鏡,他與過去數任駐華大使不同,他是完全不懂中文,毫無外交經驗。其從政履歷,就是在蒙大拿州當選參議員三十五年,任內勉強與外交接軌的經歷,是擔任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所以對中美貿易關係有一定發言權,既支持擴大中美雙邊貿易,也支持就人民幣滙率問題向北京施壓,也就是和大多數議員一樣。

如此閱歷,遠遠不能算是了解中國,也不可能獲外交官僚真心支持,頂多說能作為中美關係與美國國會的溝通橋樑,但是否奏效也未可知。他到任至今依然在「破冰」,沒什麼令人留下印象。

奧巴馬委任這樣一個人選為駐華大使,其實反映中美關係相當穩定,操控在外交體系手中,「政治任命」的大使不一定承擔重要任務。

說到穩定,其中一個具象徵意義的案例,便是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後,北京雖「循例」強烈抗議,但中美外交往來完全不受影響,不像達賴從前會見歐洲等國元首,中國都會凍結雙邊高層外交往來一段時間作「警告」,這令其他國家頗為「葡萄」。而且,美駐華大使名義上是最高代表,卻管不了代表美國在中國特區香港的總領事,後者從來都是直接向華府滙報,夏千福也屬大使級別,加上他是科班出身,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力可能還超過鮑卡斯。

政治酬庸 毋須經驗?

大家一般習慣以陰謀論「分析」美方人事任命,其實華府委任大使也可很兒戲。據美國「國情」,大使是最方便的政治酬庸,不少毫無外交閱歷的人被委任為大使,只因是總統的支持者或捐款人,又或是總統不希望在國內看見的人。

與鮑卡斯同期被奧巴馬任命的大使,起碼在任命時,幾乎一律成為美媒的笑話。派駐挪威的楚尼斯(George James Tsunis)正職開旅館,從無到過挪威,以為挪威執政黨是「狂熱分子」,功勞是捐了一百三十萬美元給奧巴馬。派到匈牙利的貝爾(ColleenBell)正職拍劇,自稱對匈牙利所知不多,功勞是捐了八十萬美元。派到阿根廷的馬梅特(Noah Mamet)從無到過阿根廷,不能以西班牙語溝通(西語幾乎是美國政壇的第二語言),功勞是捐了五十萬美元。派到冰島的巴貝(Robert C. Barber)自然也沒到過冰島,功勞是捐了一百六十萬美元。他們的「豐功偉績」,在月前《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同樣在出席參議院提名聽證時承認「不是中國專家」的鮑卡斯,連奧巴馬的金主也不是,被派到中國之真正原因令人難以猜透。外交界朋友卻打趣說:「朋友,你想得太多了。在今天的中美關係,大使角色不一定重要, 可能只是蒙大拿州需世代交替, 民主黨高層有內部算盤, 奧巴馬要找位置安頓退休前的老人罷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