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世界盃為什麼沒「大中東賽區」?

每次世界盃決賽周,都教人注視一些國家隊與所屬地理賽區並不完全相符,例如澳洲年前離開大洋洲,加入亞洲;哈薩克離開亞洲,加入歐洲;以色列地處亞洲,但只能踢歐洲;圭亞那、蘇里南位於南美洲,就在巴西旁邊,卻參加中北美及加勒比賽區。

這些案例各有前因,世界盃專版都曾作介紹,但還有一個更顛覆性的問題應予探討。為什麼世盃要以傳統洲份為賽區?舉例而言,本屆暫時表現不俗的阿爾及利亞為什麼代表非洲?何以就不能有一個「大中東賽區」?相對於局限在亞洲的「小中東」,所謂「大中東」並沒劃一定義,一般涵蓋伊朗及以西的亞洲國家(目前在亞洲賽區)、北非的馬格勒布國家(目前在非洲賽區)及地中海東部的土耳其、塞浦路斯等(目前在歐洲賽區)。這樣定義,大概有20國。本屆決賽周來自這地區的有伊朗與阿爾及利亞,從前曾打入決賽周的,尚有沙地、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土耳其等。

促進合作 和平崛起

這些國家在各自洲份均不居主導地位,反而相互之間同質性強,都信仰伊斯蘭教,並有很深歷史淵源,且不少屬於同一組織(像阿拉伯聯盟)。在政治角度,一個獨立賽區、組成獨立足協除可提升其國際地位,擁有自身代表和其他大區平起平坐,加強成員向心力,也能製造更多區域盛事刺激消費。

在目前處於轉型階段的「後阿拉伯之春時代」,區內不同陣營國家更需盛事去放下分歧與促進合作。雖此刻也有「阿拉伯國家盃」、「泛阿運動會」足球賽等機制,但層次畢竟不及世盃,也難以凌駕亞洲足協等組織。特別是土耳其、伊朗和埃及這些區域大國,被分別當歐、亞、非國家看待,間接令她們失去不少交流平台。若這些國家能通過球賽建立共同身份認同,或會帶來「和平崛起」之契機。

何況單以足球角度論,「大中東賽區」對相關國家也有一定吸引力。目前,她們在各自洲分都無必然席位,例如亞洲賽區的西亞球隊,上屆就全軍覆沒,4個代表名額皆來自東亞(日本、澳洲、南韓與北韓)。土耳其雖曾奪2002年世盃季軍,但放到強手林立的歐洲賽區,也經常連分組賽也衝不過。若規定中東賽區有3席出線席位,這些國家的出線機率便大增;即使只有兩席,也比上屆成績好(2010年僅阿爾及利亞打入決賽周)。

當然,這些球隊水平相對不太高,要是留在其他賽區,多和強勁對手交流,或能提升其整體質素,否則像澳洲走後的大洋洲賽區,紐西蘭已是「勁旅」,就只有「塘水滾塘魚」。

但諷刺的是,西亞國家在亞洲賽區原來水平領先,直到近年才滯後;北非國家在非洲原來也是領先,近年才被西非蓋過,反映她們並非缺乏和較高水平國家的交流機會,反而可能因缺乏「平權政策」保障獨立身份,令其自身特色難以彰顯。就像要是從前只有「歐亞區」,也許亞洲足球到今天也發展不起來。設立「大中東賽區」,起碼比卡塔爾主辦世盃對區內更有價值,既然這些國家要「做大事」,何不再想大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