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美國國會選舉對全球的影響

一位著名評論員曾打趣說,「美國總統應該由全球普選產生」,因為美國作為超級大國,一舉一動對全球都帶來影響。假如這說法成立,恐怕連美國議員也得全球普選產生,例如月初結束的國會選舉,就肯定對美國外交帶來不少改變。

理論上,美國總統的外交權限是相對較大的,雖然比不上法國總統,但起碼比英國首相能控制大局。不少學者相信,民主黨在國會選舉大敗後,兩院都由共和黨掌控,奧巴馬就只能在外交尋求突破,因為內政已不可為。這也許是事實,問題是,假如有議案得到參議院三分二通過,也就成為兩黨主流共識,總統也不能為所欲為;假如有國內重量級人物和總統爭奪外交話語權,也會減弱國務卿的權威。那麼,奧巴馬能突破的還有多少?

共和黨愛制裁 麥凱恩影響增

以奧巴馬的「重返亞太」計劃或「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為例,民主黨議員一直不太雀躍,但有了共和黨主導國會,反而容易通過更多相關法案。這固然是事實,但同時,共和黨一直批評,奧巴馬以犧牲國防開支為代價,來支持國內福利社會政策,共和黨一旦就TPP與總統全面合作,就很難不以軍費討價還價,因為這涉及下屆大選的議題設定。TPP明顯要孤立中國,但底線是避免直接挑釁,共和黨掌控的國會卻相對無此包袱。例如一旦香港佔中出現悲劇結局,國會就相對容易通過制裁議案,其時亞太形勢容易變得全方位緊張,正中北京強硬派下懷。

奧巴馬上台時受全球期望,還莫名其妙地獲諾貝爾和平獎,主因是他被認為和第三世界關係較好,有望修補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他原來的主要外交政績,包括和伊朗修好,局部解除對伊朗的制裁,換取伊朗凍結核計劃;也包括多次向以色列鷹派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壓,令其未能持續空襲加沙。但這些有限的「成就」,也可能在國會選舉後化為烏有。共和黨控制參議院,加上民主黨內鷹派,已有超過三分二參議員希望擱置和伊朗破冰,而和內塔尼亞胡私人交好的共和黨員大舉回朝,這是以色列的好消息,卻是中東各國的噩夢。

共和黨議員是不容易撥出直接開支援助海外盟友的,卻更喜歡實施制裁。近年「共和黨世界觀」的主要內容,就是俄羅斯要重整霸權,所以美俄關係也可能愈趨緊張。俄羅斯在敍利亞戰爭扮演關鍵角色,但麥凱恩一類共和黨元老一直主張出兵敍利亞,清剿「伊斯蘭國」,即使不能成事,也會進一步給予俄羅斯口實。一旦成事,奧巴馬最後的外交政績—— 讓美軍離開中東,也會被推倒重來。他這八年,就彷彿白過。最後,麥凱恩未來兩年恐怕會成為共和黨的「在野國務卿」;打算競選下屆總統的希拉莉也可能以前國務卿身份,成為民主黨的「密室國務卿」。這情況下,要說奧巴馬能在外交有所表現,難以想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