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外交予人愈來愈強勢的感覺,與此同時,「中國責任論」也在同步崛起。這趨勢可追溯至十年前的伊拉克戰爭前後,中國開始改變在聯合國安理會投棄權票的習慣,動作變得積極而有主見,並接受了以「國際民主」為前提干涉內政的事實,筆者從前的文章曾有不少介紹。
這方針在習近平時代亦得以貫徹,而且似乎將發揚光大,不妨同樣以伊拉克為例。今年八月,美國空襲佔據伊拉克與敍利亞部分土地的激進伊斯蘭武裝分子伊斯蘭國(IS),中國外交部第一天就表態「有限度支持」,反而不少西方國家顯得躊躇。中國外交部的說法是,「支持」美國空襲伊拉克,其實是支持伊拉克維護獨立、主權完整的行為,暗示只要有伊拉克政府的「授權」,美國的行為便不是「干涉別國內政」。
不過,無論官方如何理順,這與早年中國對「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演繹,是明顯有了差異。畢竟,美國一些有爭議的出兵也是名義上「被邀請」,包括應南越、南韓邀請防衞領土對抗中國支持的北越、北韓。雖然這次由「主權國家授權」比「國際民主授權」更無爭議,但亦容易被應用在烏克蘭等爭議案例,顯示中國對在國際社會的「民主機制」採取積極姿態,已不再投鼠忌器。
主動出擊 爭話語權
與此同時,現在中國正式把擔任「盡責任大國」作為國際理念掛在口邊,比起胡錦濤時代,亦以借用西方話語的方式,多談了「國際道義」,特別是對第三世界國家,更重拾了一些毛澤東時代的「道義援交」色彩。
例如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爆發伊波拉疫症後,中國主動提供醫療物資及專家,新華社認為是貫徹了習近平提出的「『真、實、親、誠』對非合作四字箴言」,屬於「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的風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永蓬等在同一報道自然附和,認為「中國對西非國家的援助,有的放矢,周全細緻,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新興大國的風範」。這樣一來,就是公然把當「負責任大國」列為習近平外交要點,而且也符合了一些非洲學者的期望。
回想SARS 危機爆發期間,中國官方表現初時進退失據,後來雖然大刀闊斧整頓人事,但依然屬於被動回應其國際責任。習近平則要顯得不同,要主動宣傳中國的「負責任」行為,而且還主動在國際社會打「責任」輿論戰,以免如何才算是「負責任」的話語權被西方完全壟斷。
直接批評美國方面「不負責任」的論調,從前只曾通過新華社發表,例如於二○一一年的債務危機;或者通過社科院的一類學者,例如於二○一三年的財政懸崖危機。然而,形勢發展下去,中國最高領導人直接與美國領袖爭奪「責任」的定義,就能夠指日可待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