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王維基先生的香港電視終於正式開台,這原屬本地事務,與國際版理應毫無關係。不過,過去一年,不時有親政府媒體傳出,港視不獲發放免費電視牌照,是因為涉及「外國勢力」,雖然當事人多番否認,但相信的群眾依然深信不疑。另一方面,港視能開台,因為王維基收購了中國移動香港旗下的流動電視牌照,反映他依然能在國內做生意,似令「外國勢力說」不攻自破,更多人相信「一男子因素」才是關鍵。與此同時,親北京媒體雖然曾同情港視,不久卻統一口徑,支持港府決定,為「外國勢力論」間接背書,而它們非「一男子」所能直接影響的。
凡此種種,我們應如何通過國際關係解讀?
邏輯上,假如上述資訊全部屬實,可能性只有一個。
商人「愛國」 看「抵押品」
今天,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國家安全,對蘇聯解體的教訓深深警惕,認為意識形態不能鬆懈,必須防範西方借助輿論瓦解國家,並以同一「戰略高度」研判香港媒體,這些都是眾所周知。「一國兩制」的精神,根據北京演繹,就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都屬於「一國」範疇。按此推論,免費電視牌照假如落入「外國勢力」手中,也可以算是「國家」層面的事件,縱使香港市民一般不作如是觀。
雖然王維基身為浙江省前任政協,與中央政府關係並不差,也沒有證據證明他與任何外國勢力、乃至黎智英先生交往密切,但在「國家利益」層面研判一個商人是否愛國,從來並非看言論,而是看投資行為。假如商人有大量投資在國內,生意成敗全繫內地關係,這人自然不可能不愛國,這是「抵押品」邏輯,也是國際關係的潛規則:以新加坡的淡馬錫基金為例,和美國的業務往來,某程度上,也是新加坡的「抵押品」。
因此,當沒有太多業務在國內的商人,得到一個免費輿論平台,無論他本人傾向如何,根據北京理解的國際關係,本身就是一個危險訊號。因為電視這類業務畢竟風險不少,要是像亞洲電視那樣持續虧損,乃至要尋求放盤,一個沒有抵押品在內地的商人,就可以考慮售予任何買家。假如有「外國勢力」乘虛而入,就可以不通過官方的牌照審理機制,而得到影響社會輿論的平台。但假如牌照持有人和內地業務密不可分,即使要轉手,也不可能不找其他紅頂商人。
結果,當港視購入中移動的流動電視牌照,也就是業務和內地產生直接互動的開端。假如這類關係持續深化,反而符合國家安全的潛規則:一來若真的出現危機,中國政府有無數方式直接解決;二來連帶抵押品問題,也能開始理順。
當然,這並非筆者個人觀點,純粹只是根據國際關係理論框架做出的演繹,而理論與現實自然永遠有距離,聊作參考就是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