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中國夢」與「美國夢」之競爭

APEC 與G20 峰會,都被喻為中美角力的場所,但其實兩國的較勁,除了在國際舞台你來我往,還在於價值觀的弘揚。近年中國提出了「中國價值觀」及「中國責任論」,還有「中國夢」這口號,就是希望與「美國夢」比併。那究竟成效如何?

追本溯源,大家應理解「中國夢」這一詞彙不像「三個代表論」、「科學發展觀」等,較沒有共產八股的味道,反而有西方風格,因為其起源確實與美國息息相關。連新華社也承認,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弗里曼(Thomas Friedman)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乃啟發習近平推廣「中國夢」的源頭之一。而習近平早於1985年就曾訪美,並於民居借宿,這事他常常掛在口邊,也令其對「美國夢」的掌握,起碼在經歷上,有了其他中國領導人難望其項背的發言權。

價值觀比併 集體對個人

關於「中國夢」,《人民日報》曾提出其「三大動力源」,其中「經濟騰飛、生活改善、物質進步、環境提升」等,其實是典型資本主義的夢,昔日美國通過重商主義得以落實,今天中國也幾乎一模一樣。另一動力的「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公民成長、文化繁榮、教育進步、科技創新」等,則顯示了中國希望使用同一批普世語言,而毋須走美國的一套。故此,「中國夢」的全名,其實應該是「中國的美國夢」,其真正目標則是要蓋過「美國夢」。有關「中國夢」如何能與「美國夢」較量,「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特別刊登了一篇旅居新加坡的中國學者石毓智的文章,題為《「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雖然沒有明言代表官方立場,但明顯得到官方欣賞,故此也值得大家參考。

根據其說法,「中國夢」因為以下七個原因,在方方面面都勝過「美國夢」,並作出這些頗刻意、過分簡化的二元對立。
一、中國夢是國家的富強,美國夢是個人的富裕。
二、中國夢的目的是民族振興,美國夢的目的是個人成功。
三、中國夢必須由中國人本身來實現,美國夢可以利用其他國家的人才資源達到。
四、中國夢是群體的和諧幸福,美國夢是個人的自由和快樂。
五、中國夢具有縱深的歷史感,美國夢只有現實的體驗。
六、中國夢依賴群策群力,美國夢靠的是個性張揚。
七、中國夢是為了民族光榮,美國夢是為了個人榮耀。

這樣的分析,自然有強烈文宣斧鑿痕迹,相信連習近平本人,心底裏也不會句句當真。但起碼大家可從中看到針鋒相對的意味,特別是強調集體主義相對於個人主義,作為中美之根本差異,也是「中國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問題是這裏的第三點「中國夢必須由中國人本身來實現」,其實局限了「中國夢」的影響範圍,相信並非官方長期所想,因為在堅持「中國模式」不能「輸出」的前提下,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府正不斷「微調」其底線,希望其他國家「參考」其模式的意欲,起碼比胡錦濤時代,溢於言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