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醜聞纏身,但並沒有減慢帶領美國脫離全球化的步伐。不久前,美國宣布將於2018年底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只保留觀察員身份,繼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後,再次引起國內外大量迴響。
展現「可以說不」勇氣
美國退出的官方理由,聲稱是UNESCO在2011年接納巴勒斯坦為正式會員,並於今年初把約旦河西岸的希伯倫(Hebron)定為屬於巴勒斯坦的世界遺產,當時美國堅定支持以色列立場、投反對票,但未能改變決定。
但不能說出的理由,似乎還包括特朗普要對一些相對「無傷大雅」的國際機構,展現「可以說不」的勇氣。然而,UNESCO真是可有可無嗎?
聯合國的成立原意,就是推動一個全球化的管理體系,儘管被認為是無牙老虎,無法理順國家之間的紛爭,但一些軟性分支,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聯合國難民署(UNHCR)、UNESCO等,則得到較正面評價。
UNESCO的最大挑戰,就是處理政治正確問題,因為它的一大工作,是為世界遺產和文化價值定下基準。不少國家因為歷史、族群因素,都會對歷史文化的演繹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可能隱惡揚善,也可能借古諷今。
UNESCO嘗試超越國家影響,以事物的本質和背後的歷史意義,建構普世價值,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任務。UNESCO彷彿一錘定音,冠以「聯合國」權威,自然難免捲入現實政治。
美國退出UNESCO的導火線:希伯倫「屬於」巴勒斯坦這例子,必然無法讓以色列接納;即使是奧巴馬時代的美國,從2011年起,也已經沒有交UNESCO會費,以示抗議。另一個例子是位於泰國與柬埔寨邊境的柏威夏寺:2008年,UNESCO有意將柏威夏寺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時的泰國總理是他信,支持柬埔寨為柏威夏寺申遺,引來反他信人士抗議,認為政府將柏威夏寺「割讓」予柬埔寨。最終UNESCO還是將柏威夏寺劃歸柬埔寨,但泰國軍方隨後派兵當地,與柬軍發生衝突,引發兩國歷時三年的邊境糾紛,最後需要國際法庭裁,決方能告終。
此外,UNESCO 也是一個全球檔案庫,保存各國大量檔案,並在網上公開文件,不少涉及戰爭、國際關係,不乏歷史爭議,例如日本就因為抗議公開南京大屠殺相關文件,而曾經暫停向 UNESCO 交會費。1984年,與特朗普同屬共和黨的美國總統列根,也認為UNESCO的研究傾向蘇聯,一度宣佈退出,所以這次特朗普的舉動,也算有先例可援。
問題是列根時代的美國積極推廣普世價值,對進入全球相當積極,與特朗普的「不光榮孤立」大不相同。不少中國學者認為特朗普能「Make China Great Again」,把國際舞台上的全球化領袖角色拱手相讓,似乎也不無道理。
小詞典:希伯倫(Hebron)
約旦河西岸城市,以色列建國後予以佔領,直到奧斯陸協定之後,才交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轄。境內有三教先知亞伯拉罕下葬的麥比拉洞,因而成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城,也是以巴衝突焦點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