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

誰是民粹?互聯網時代的歐美民粹主義

近年以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等為代表的強人政治崛起,同時又有一批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為首的非主流精英,通過吸納非精英選票,顛覆政壇潛規則。

這現象可追溯至2008年金融海嘯,傳統保守派、自由派、社會民主派政黨均無法改善經濟民生,「反精英」逐漸成為民粹主義者的武器。然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中東擴張,產生的難民潮困擾多國,「反移民」成為各地政黨競選時的另一主張。

外界解讀以上趨勢時,經常以「民粹主義」形容,但究竟什麼才是「民粹」?在互聯網時代,這名詞除了被濫用,也被重新定義,不少學者近年在學術期刊均各有見解。

須知「民粹主義」跟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意識形態不同,在學界一直沒有清晰定義,經常成為主流政治勢力攻擊政敵,指控對方只顧爭取選票、忽略長遠計劃的形容詞。歷史上民粹派興起,如十九世紀的美國人民黨(People's Party)、俄羅斯民粹派、後共產主義年代的東歐各國民粹政黨、現時西歐各地的極右政黨等,均可看出他們難以置於傳統以左右劃分的政治光譜,這點筆者早前已經介紹過。

對多元體制的不信任

但單單是「反精英」,是不能解釋民粹主義的。不少左派政黨本身就是反對既得利益集團、政商精英,但他們並沒有被視為民粹政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米勒(Jan-Werner Muller)指出,除了「反精英」,民粹主義者很喜歡強調自身代表「真正的人民」或所謂「沉默的大多數」,藉此攻擊主流政黨,包括執政黨、也包括反對派;同時,他們普遍把政治矛盾個人化、道德化,批評其他黨派為腐敗、不老實云云。

假如民粹主義止於此,將之視作一般政黨輪替,問題並不大。但梅拿擔心的是,民粹主義者普遍有「反多元」傾向(antipuralism),這傾向可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對政黨政治的排斥,以及盲目的反建制(包括反所有主流政黨)情緒。當英國由工黨轉為保守黨執政,法國執政黨由右派變成左派、再變成中間派,西班牙、比利時等則多次組閣不成,低下階層就業、難民問題卻一律仍未解決,民眾對傳統政黨普遍失望,自可理解。這風氣其實早已出現在拉丁美洲:拉美多國左派政黨上台後,為實現他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推動修憲,容許當權者無限期連任,例如委內瑞拉的查韋斯。可見在民粹主義者眼中,對多元政治、民主、法治的追求,往往不比擁護強人領䄂重要。

另一個梅拿擔心的「反多元」民粹傾向,在於民粹主義者強調代表所謂「真正的人民」,然而這卻是一個人為建構的概念,因為「真正的人民」以外,都是可以忽略、犧牲的。以美國為例,民粹主義者眼中,「真正的美國人」就是信奉新教的藍領白人,那些華爾街精英、華盛頓政客、非洲裔、亞裔移民,就不是「真正的人民」。阻止執行特朗普行政命令的法官、監察政府運作的媒體、自由派,自然也不是「真正的人民」。這樣下來,國家的撕裂,就沒完沒了;對制度的信任,更降至新低。

信仰之死:碎片化意識形態

而「真正的人民」這個身分認同,與社交媒體興起,又有密切關係。雖然2008年奧巴馬競選時,已經出現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但當年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奧巴馬競選團隊如何善用這些社交媒體,接觸更多年輕支持者,信息傳播方向較為單向。但差不多十年過去了,現在社交網絡成為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加上智能電話興起,信息傳播得更快更廣,而這些改變的其中一個受惠者,就是民粹主義。

與以往政黨建一個網站宣揚政綱的「互聯網1.0」模式不同,社交網絡能使政黨信息在社群中幅射開去,但「互聯網2.0」、「3.0」受惠的,卻往往不是主流政客。意大利學者華卡利(Cristian Vaccari)與華利安尼(Auguto Valeriani)透過整理2013年意大利大選期間的Twitter數據指出,政團除了可透過社交網絡與追隨者溝通,追隨者主動轉載相關信息,亦可將之傳達到次級受眾,一些平日對政治冷漠的民眾,就可在社交網絡,接觸到平日不會主動點擊的信息。問題是這批次級受眾,卻往往因一張圖片、幾句說話,而非一份完整政綱,得到共嗚,並決定支持某位候選人,成為民粹主義者口中的所謂「沉默的大多數」。

這種因一張圖片、幾句說話、而非一套意識形態影響選民取態的過程,正是民粹主義的特色。為了研究這特色,蘇黎世大學學者恩積沙博士(Sven Engesser)及其團隊搜集了奧地利、意大利、瑞士、英國在Facebook及Twitter的貼子,從而分析了當代民粹主義的五大元素:(1)強調「人民主權」;(2)倡導為人民(「以人民需求為優先」);(3)攻擊精英;(4)排斥他者(如少數民族、移民);及(5)呼喚「心靈之地」(將社區理想化)。傳統保守派、自由派政黨基於意識形態包袱,很少會同時主張這些綱領,但靈活的民粹主義政黨卻沒有這包袱,特別樂於利用社交媒體,通過簡單一個帖子,將其中一個元素宣揚開去。這種做法,比起一套意識形態更容易、更直接傳播到所謂「沉默大多數」。因此,民粹主義作為一種碎片化的意識形態,在社交網絡盛行的年代,往往比傳統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更易傳播開去。

由此可見,民粹主義不能簡單理解為「反精英」、「反移民」,而是一種集合不同政見的碎片化意識形態。這種風潮,配以社交網絡特性,可以傳至一些過往並不熱衷政治的人群,而他們恐怕永遠對甚麼主義、綱領,都不會感興趣。新民粹主義興起,不僅關乎傳統政黨的存亡,而且已經顛覆了過去百年對政治生態的認知。新時代的出現,代表舊時代一去不返,再用昔日框架理性分析各國政治,也已經沒有意義了。

小詞典:美國人民黨

19世紀末,美國工業迅速發展,但南部、西部農民未有受惠,農產品價格下跌,更影響他們生計。他們遂認為民主、共和兩黨均受金融業、企業等控制,團結起來組成農民聯盟,及後組成「美國人民黨」。人民黨以左翼政策為主,如參議員直選、累進稅制,同時反移民。1892年人民黨推舉韋佛參選總統,取得8.5%普選票,但最後未有成為具影響力的第三勢力,並於1908年解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