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

創科救國:羅馬尼亞復興之路?

早前在烏克蘭,談及當地千多港元的每月人均收入,令人唏噓之餘, 也想到其他東歐窮國,羅馬尼亞是經常被提及的案例。冷戰期間,羅馬尼亞作為蘇聯衞星國,並沒有發展出成熟的經濟體系,只是延續蘇聯「發展重工業、忽視輕工業」的經濟思路。不過,壽西斯古(Nicolae Ceausescu)政權雖然獨裁,也起碼維持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福利網。

隨着東歐變天,羅馬尼亞大部分冷戰時期的工廠倒閉,社會保障體系也瓦解,眾多國企被私有化,造成大量貪污腐化;加上國有資產流失,令九十年代的羅馬尼亞慘不忍睹,國內生產總值(GDP)跌近三成,不少人要住在地下通道,靠黑幫、娼妓、販毒等種種地下經濟為生。那個時候,甚至有人懷念起壽西斯古來。

開始復興的關鍵

到了近年,羅馬尼亞已經開始復興,箇中關鍵,首先是向西方一邊倒,來自西歐、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逐步發揮作用。1993年,羅馬尼亞與歐盟訂立自由貿易協定,自此歐美投資持續湧入,羅馬尼亞最終也成功加入歐盟,這與烏克蘭的東西撕裂、兩面不討好差天共地;加上羅馬尼亞勞工素質高、工資低,不少製造業都願意在羅馬尼亞投資設廠。

目前,羅馬尼亞的外國直接投資水平在整個歐盟排名前列,佔本國經濟總量四分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羅馬尼亞的GDP增幅有8%,也是極其亮麗,雖然一度滑落,但去年也回復到6%,在歐盟已是遙遙領先;失業率維持在5.4%,在歐盟內部,也是明顯偏低。

羅馬尼亞比起烏克蘭的另一個優勢,是自從金融風暴衝擊傳統製造業以來,政府就將經濟發展政策重心,轉移到 R&D 領域,除了提供更多財政支持,也加強與歐盟國家的R&D合作。2010-2016年期間,羅馬尼亞成立了170家科技創新公司,當地互聯網速度位居全歐前列,勞動市場不乏 IT 技術人才,已經成為整個東歐的創科中心,十年內,估計IT將佔全國GDP的12%。結果,羅馬尼亞中產階級持續增長,基建也開始改善,而且充滿創科救國的希望,這種氣氛,和有點坐以待斃的烏克蘭完全不同。

目前羅馬尼亞的最大隱憂,一來在於人口開始老化,二來在於政治的穩定性。今天掌權的羅馬尼亞政客,不少和昔日的共產政權關係千絲萬縷,而且是轉型期的既得利益者,假如群眾追究前塵往事,可以大有下文。今年初,羅馬尼亞爆發過大規模示威,民眾抗議政府倉促通過關於赦免的法例,以協助捲入濫用職權醜聞的執政黨主席、眾議院議長Liviu Dragnea;背後除了針對人,自然也針對整個既得利益集團。示威人數舉報高達60萬,是1989年以來的最大規模遊行,最終也成功令政府撤回爭議法例。但由於羅馬尼亞政府「政治正確」,西方國家始終沒有把示威演繹成「顏色革命」,假如對象換了是烏克蘭的親俄總統,也許就很不一樣了。


小詞典:壽西斯古 (Nicolae Ceausescu, 1918-1989)

羅馬尼亞共產黨領導人,1965年起擔任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直到1989年被推翻和被殺。他採取相對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嘗試脫離蘇聯嚴密控制,一度和西方國家關係較好,但晚年大搞個人崇拜、高度獨裁,以致越來越脫離群眾。雖然壽西斯古被西方視為冷戰後期東歐最鐵腕的獨裁者,但至今依然有羅馬尼亞人懷念他的時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