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試爆疑似氫彈,引起人造地震,也帶來國際關係大地震。特朗普再三威脅考慮採用軍事手段制裁北韓,但愈是威脅,北韓愈是視若無睹,兼且不斷製造新議題。目前,握有主導權的一方無疑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而是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
金正恩敢於不斷挑釁,全繫於一個簡單信念——美國不敢動武。剛被特朗普解僱的白宮首席戰略專家、另類右派「國師」班農(Steve Bannon)的分析最一針見血,他指出,美國有沒有能力防止北韓以常規武器攻擊南韓,30分鐘內殺掉1000萬人?如果做不到,任何軍事恐嚇都是紙老虎。
前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也罕有地和應班農,認為解決北韓問題,硬碰硬不是出路。這不是說美國不可能有任何軍事動作,相信動作總要有一點,以應付國內外壓力。但說到真正先發制人攻入北韓本土,就是另一回事。
不少人想到冷戰時代的古巴導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時任總統的甘迺迪威脅軍事解決,最終成功迫使蘇聯讓步,移除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但此一時、彼一時,今天的北韓絕非當時的古巴可比。當時操盤的是蘇聯,古巴完全沒有角色,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的考慮是全球大戰略,在其他地方都可以跟美國討價還價,沒有必要在古巴孤注一擲。然而,今天北韓直接操盤,俄羅斯與中國都影響不了金正恩的「主體性」,反而也成為受敲詐對象之一;而北韓的目標純粹是自身的生存,也沒有其他什麼可以跟美國交換。
假如美國當時對古巴動武,蘇聯作為「正常國家」,即時反應大概是襲擊美國在蘇聯附近的軍事基地(例如土耳其基地),並不一定立刻攻打美國本土,或演變為核戰。不像今天的北韓,一旦承受了美國攻擊,就會想到摧毀近在咫尺的南韓,也會想到升格做核戰,南韓全體人民就是人質,和蘇聯在整個冷戰時代遵從的「比例回應原則」完全不同。南韓有見及此,反而會成了最堅定勸阻美國魯莽行動的國家。結果甘迺迪的姿態,放在特朗普身上,就完全不管用。
相比ISIS,北韓已經是負責任擁核國
相反,金正恩的叫價,卻可以越來越高。美國最初的官方底線,是要求北韓放棄核武,後來已經靜靜變成要北韓凍結核武,變相已經承認了北韓的核武國家地位。但北韓還有很多牌可以打,除了威脅攻擊美國,也可以在地下管道威脅「輸出核武」,從而讓ISIS一類恐怖組織擁核,那才是美國真正的噩夢。說到底,北韓再「瘋狂」,也是一個有效管治的主權國家,始終受主流國際關係制約。金正恩不願意自己被推翻、領土被入侵,這就已經令北韓很「主流」,不像ISIS,連這些底線也沒有。
筆者年來不斷介紹新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學者Kenneth Waltz的「核武越多越好」理論,認為只要國際社會應對得宜,承認擁核新貴的核國家地位,這些國家就會慢慢被國際規則消化,不希望玉石俱焚,中國如是,巴基斯坦如是,北韓也可能如是。早前北韓聲明,核武只用來打美國,不會攻擊週邊國家(除非它們與美國聯手),雖然比不上中國聲明「不首先使用核武」斬截,但也算是釋出「盡責任擁核國」的善意。假如擁核的是ISIS,連這樣的「江湖倫理」也沒有,世界又會如何?特朗普面對北韓,還是快點放下嘴砲,直接談判吧。
小詞典:古巴導彈危機
1962年,蘇聯在建立共產政權的古巴部署導彈,射程可達華盛頓,而被美國偵測得知。甘迺迪總統決定對古巴實行封鎖,保留出兵古巴的可能性,期間雙方曾發生小量衝突,全球一度陷入核戰危機邊緣。但甘迺迪同時積極與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秘密談判,最終雙方達成默契,蘇聯撤回古巴導彈,換取美國承諾不入侵古巴,同時美國也撤回在土耳其、意大利針對蘇聯的導彈,事件和平解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