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為何美斯不能成為馬勒當拿?(政治篇)

阿根廷球星美斯是當今球王,在該國內普遍被視為馬勒當拿接班人,就連馬勒當拿本人也這樣認為。但馬勒當拿在阿根廷之獨特地位,除了靠球技,還有種種天時地利人和配合,才令這位私生活一團糟的球王得以成為「半神」,乃至出現「馬勒當拿教會」,這些都不是生於這時代的美斯可得到。

阿根廷人熱愛足球,但令足球和政治高度掛鈎的,必須提一九七六年政變上台的軍政府。該軍政府推翻的是伊莎貝爾.貝隆(Isabel Martinez de Peron),也就是第三任貝隆夫人,其支持度雖遠不及傳奇的貝隆夫人(Eva Peron),但畢竟有貝隆主義餘蔭。

軍政府一方面大搞特務管治,清除異己,另一方面提倡民族主義,最便利的方法便是搞好一九七八年的世界盃,因那年主辦權剛好落入阿根廷手中。據說當年軍政府動用一成國家預算主辦賽事,此外還有其他開支用作「國民教育」,鋪天蓋地宣傳阿根廷的球星為國家英雄,最終該國首次奪冠,軍政府更是瘋狂抽水,不斷稱這代表「阿根廷人在軍政府領導下團結一致的成就」云云。

馬勒當拿就是在這狂熱氣氛中冒起,他那年原來有機會作為超新星參賽,只是軍政府要求選更有經驗的球員才落選,但他日後大放光芒,畢竟是承繼了軍政府推廣「足球民族主義」之便,雖然軍政府已在一九八三年下台。

時世造英雄 機會難再現

馬勒當拿時代的阿根廷也流行「足球外交」。軍政府眼見經濟一塌糊塗,便發起對英國的福克蘭戰爭,哪些國家撐阿根廷、哪些國家撐英國,都會在球場上算賬。例如阿根廷獲前宗主國西班牙支持,除了歷史原因,也要換取阿根廷支持西班牙從英國「收回」直布羅陀,剛好一九八二年主辦世盃的就是西班牙。秘魯也支持阿國軍人,阿根廷在一九七八年奪冠,就經過一場可疑的六比零蹂躪秘魯賽事。

阿根廷鄰國智利則支持英國,一來因與阿根廷有領土糾紛,二來智利獨裁者皮諾切特是戴卓爾夫人盟友,迫使阿根廷把部分精銳部隊留在邊境,間接令其戰敗。足球強國荷蘭也強烈反阿,甚至一度要杯葛阿根廷世盃。如此鋪墊,才令馬勒當拿在一九八六年以「上帝之手」懲罰英格蘭贏盡民心,而類似的象徵政治,在今天的阿根廷球壇已難再現。

時代變了,今天全球最著名的阿根廷球迷變成了教宗方濟各,他也曾和美斯見面,但宣揚的不會是民族主義,而是「愛與和平」。要是今天阿根廷政府要像巴西那樣為足球大興土木,也難免同樣焦頭爛額。

美斯即使帶領阿根廷走到多遠,也不容易獲馬勒當拿的政治與社會影響力,也難以像馬勒當拿和古巴卡斯特羅、委內瑞拉查韋斯等共建拉美左翼集團,何況單論球場上表現,不斷被拿來和馬勒當拿比較,也成為美斯的魔咒。

當然,美斯也有不少國際重量級支持者,但不少也是為了抽水,例如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此刻全球最兇狠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就邀請他加入「聖戰」,並封賞他為「南美大陸王子」。

其實,美斯也有社會參與,他成立基金會關注兒童權益,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這些都成為其主要公益形象。相關範疇雖沒有馬勒當拿的大動作搶鏡,卻也是做實事,其經理人應該想好如何讓上述身份和本屆世盃掛鈎,這才是球王之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