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中美角力緬甸 黎智英捲其中 (下)

昨天談及美國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帶同香港商人黎智英訪問緬甸前後,中美緬三國的互動。為加強美國對緬甸的角色,特別是爭取國營石油,華府自然希望減低中國的影響力,但也明白軍政府不可能主動疏遠北京,一來這不符合緬甸利益,二來縱有此意,也難抵中方壓力。不過,這不代表美方沒其他對口單位。

根據「維基解密」,美國早在2011年前,便資助不同緬甸民間團體,包括有分離主義傾向的克欽族組織。有關組織特別反對中國出資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壩」項目,認為它嚴重破壞環境;西方則普遍憂慮項目,會成為中國消化緬甸經濟的工具。須知緬北雖對華貿易頻繁,但也是反華情緒最烈之處。最終,緬甸政府極其難得地「順應民意」把項目擱置,給北京一記悶棍。

資助環團 擬辦媒體

黎智英在緬甸也資助非政府組織,特別是一個名為Mingalar Myanmar的環保團體。在密松水壩爭議中,該組織發言人一直呼籲擱置項目,直至全新研究出爐為止。黎先生找到這組織,因為其創辦人Phone Win也是緬甸企業Shambhala Group的創辦人,而此企業就是黎先生兩個投資項目的合作方。Phone Win似乎頗有政治潛能,他有醫生資格,曾競選國會議員,妻子是緬甸發展基金董事,妻子的祖父在英治時代做過首相,緬甸改革開放前,就是各方的中間人。黎智英另一合作夥伴,是與中國邊境接壤的北部克欽邦商人Sai Myo Win,他經營的業務與中國有大量往來。不久前,據報因當地人反對其工廠破壞環境而惹上麻煩,後來麻煩又不了了之,總之都是各國要爭取的對象。無論這些是否純生意,都難免「被捲入」中美緬外交互動當中。

近來,緬甸軍政府宣布解除媒體審查制度,哪怕還有無形之手在後台,在一個6000萬人口的國家,這已釋放龐大空間。這關鍵時刻,在官媒以外,必會出現立場與政府相左的民間媒體,但除了(相對)反政府外,究竟它們持親美或親華的傾向,將對當地未來輿情影響極大,雙方均希望佔先機。

早於黎智英緬甸行之前一年,香港已有專欄透露,他有意在緬甸辦報,雖然至今未落實,但若然成事,不可能沒有通往緬甸政府的中介人;而一旦成事,亦很難沒有外交價值。

雖然沃爾福威茨此刻沒官方身份,但官方聯繫仍極多,他帶同訪問緬甸的另一人是美國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東南亞研究教授傑克遜(Karl Jackson),他亦非等閒之輩,曾多次任職政府,包括出任國安會亞洲主管、副總統國安顧問等。

一名流亡海外的緬甸人Hla Oo辦了一個網站,分享關於緬甸的各種資訊,轉載沃爾福威茨訪緬新聞時,不禁在官方報道提及「Jimmy Lai」之處,加了句註釋「Who the hell is he?」,相信黎先生本人看了也不禁苦笑,但相信讀過相關新聞的緬甸人,都難免有同一疑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