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星期二

黎智英緬甸行,如何折射美緬關係?(上)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先生的私人檔案懷疑外洩,成為本地各媒體頭條,除了涉及香港捐款,其緬甸投資項目的資料亦同步流出,且獲他本人證實。本地傳媒大多將之聯繫到香港,其實他的緬甸之行,才是國際關係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對中國、美國與緬甸的互動或影響深遠。筆者年前到緬甸後,一直對當地發展略有留意,或能分享一些背景資料。

據相關文件,黎先生2013年兩訪緬甸,首次在1月14至17日,另一次在6月13至17日,拜見對象包括該國總統登盛、三軍總司令Min Aung Hlang,還有國防部長、央行行長、商業部長、工業部長、交通部長、文化部長等官員,加上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如此陣容,即使一國元首到訪亦未必能及,為什麼緬甸這樣重視一名港商?

沃爾福威茨建立潛規則

實情很簡單,黎先生並非主角,真正主角乃美國前副國防部長兼世界銀行前行長、布殊時代「新保守主義三巨頭」之一的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若只看香港傳媒報道,容易以為他僅為黎智英穿針引線、換取七萬五千美元報酬的隨從;其實那兩次行程,根本是他本人的訪問,緬甸更以世界領袖級別接待之。

這次披露的黎智英緬甸之行照片其實不隱蔽,緬甸軍方通訊Myawaddy Online、軍政府喉舌報《新緬甸之光》等,都在去年六月圖文並茂報道沃爾福威茨訪問、會見總統和總司令的新聞,報道最後一句,才加上「美方沃爾福威茨博士一行包括黎智英先生等」。緬方發布的照片也有黎先生在內,一方是全副制服的緬甸巨頭,另一方是沃爾福威茨和穿上輕鬆球鞋的港商,以外交慣例論,頗見不倫不類。

哪究竟沃爾福威茨到緬甸幹什麼?須知美緬改善關係,不過是2011年的事,當年希拉莉訪緬,翌年美國派出大使,奧巴馬再訪仰光,兩國關係急速發展,與軍政府傳統友好的中國則感不安。

美方雖希望盡快打入緬甸這塊未開發的市場,但畢竟軍政府未完全民主化,人權狀況「有大量改善空間」,奧巴馬放寬制裁之餘,亦不得不留有尾巴,以回應國內人權分子;例如美國商人規定不能和緬甸軍方直接持有的公司做生意,不能和被指違反人權的緬甸人有業務往來,還要定期、定額向國務院滙報。但要是一切按章工作,亦不設實際,因華商早就進駐緬甸,他們可沒任何限制。

於是,一個複雜的灰色地帶出現了,沒有懂法律與懂潛規則的圈內人指點明燈,生意不易做成。沃爾福威茨的身份,最能為美緬建立潛規則而來,以為友好商人拆牆鬆綁,後者也是他正式表述的行程目的。有了這道門,無論華府怎樣批評緬甸政府,「做實事」的人都可不理,故此緬方極其重視。

黎先生的投資項目,大概只是沃爾福威茨協助的芸芸例子之一。緬甸總統、總司令自然不是誰也接見,在沃爾福威茨一行前後,就拒見頗有國際政治影響力的富豪索羅斯。黎智英自然是有份量的商人,但若說他份量比索羅斯更重,相信他本人也不敢承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