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前CIA高官倡美撐佔中制華?」: 薩特的「反切香腸戰略」誰會得益

昨天有香港媒體大幅報導:「前CIA高官倡美撐佔中制華」,引述美國著名學者薩特(Robert Sutter)剛發表的文章,講述美國應如何回應中國在東海、南海地區對美國利益「步步進逼」的「切香腸」策略(salami slicing strategy)。薩特的文章確實值得一談,不過一談之前,應為過份簡化的港媒報導提供導讀:

(1)相當多美國學術權威曾在政府工作,旋轉門十分完善,所以其學界鮮以「前政府」身份概括學者言論,對薩特亦然。

(2)值得注意的反而是薩特開宗明義說,其建議為美國前國家情報總監Dennis Blair、及不少處理國安的國會議員認同,須知Dennis Blair是奧巴馬首名情報總監,軍方背景出身,卻在2010年因政見不合被奧巴馬親自解僱,自此被認為代表另一條外交路線。

(3)薩特的文章無直接提及「撐佔中」,原文說的是「美國只要更高調支持香港的言論自由,就能令香港近來的示威活動及其對中國產生的代價得到更多注視」。

言歸正傳。筆者認識薩特教授,敬重其研究,但對這篇文章及相關建議,都難以認同。先簡述他建議美國回應中國挑戰的五個方略:

(1)派攻擊及導彈潛艇到東海、南海向中國施壓,因為中國的反潛艇技術差劣,這可以誘使中國浪費資源在軍備競賽(有點像列根的星戰計畫);

(2)針對中國同樣不堪的反導彈技術,在上述攻擊型潛艇部署多彈頭導彈,目的一樣;

(3)增加對台軍售,支援太陽花學運,協助民進黨勝出2016年總統大選,逼中國改變對台政策;

(4)如前述,更高調支持香港言論自由,逼使北京改變對港政策;

(5)在國際社會加強宣傳中國支持北韓暴政,破壞其聲譽,令其他國家將之聯想到在東海、南海的「擴張」。

這些建議,對中國人民絕對無好處;諷刺的是,就是站在美國利益的立場,這些建議也只有反效果。

第一和第二,令中國增加軍備開支,正是中國鷹派和軍方十分希望做的事。中國只會利用美國部署軍備的時機,一籃子增加軍事及國安開支,而不會單單浪費資源在反潛艇、反導彈技術,結果在東海、南海的政策,只會更強硬。

第三,薩特的建議並非為了台灣人民或民進黨著想,而是要中國改變對台政策,因為文章也承認,中國近年對台政策是「相對成功」的。但這政策最成功之處,其實是大舉在經濟上消化台灣,讓其構成實質依賴,這不會因為民進黨上台而改變。

第四,薩特高調支持香港言論自由、乃至聲援遊行示威,根本不是為了促進香港民主化;他在文章明言,這是為了讓北京改變對港政策,因為這可能為其帶來代價。這樣的建議,無論對香港建制派還是泛民主派而言,「恕我直言」,都相當不負責任。對華府而言,北京強硬對港,也代表美國在港、也是在華影響力進一步減弱;反而即使是北京授意的選舉方案,尚能保留美國對「民主」的一絲話語權。

第五,中國支持北韓,無須提醒,國際社會一清二楚。但近年中朝關係充滿矛盾,華府更化算的要麼是直接拉攏北韓、要麼利用中國制衡北韓,強化兩者的同盟關係,不知道對美國有什麼吸引。

說到底,薩特方案的受惠人不是中國、不是台灣、不是香港、也不是美國,只是Dennis Blair代表的美國軍方和軍事工業集團。奧巴馬政府若認同其建議,乃大異常情;將之放大研究,似亦屬不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