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究竟誰是「烏克蘭民兵」?

馬航客機在東烏克蘭被擊落,輿論普遍認為「親俄民兵」的嫌疑最大。究竟誰是這些「親俄民兵」?以往我們提起「民兵」,只會想到土法煉鋼、裝備原始的散兵游勇,以為他們都是由下而上慢慢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但假如有「民兵」是由上而下從天而降,我們的概念就會被顛覆。「烏克蘭民兵」就是最好例子。

今天在東烏克蘭鬧獨立的地區,主要成立了兩個「共和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他們的武裝分別稱為「Donbass民團」和「東南軍」。其中最早出現的一批,參與了佔領政府、佔領廣場等行動,但沒有人知道是如何組成。西方情報人員認為明顯是俄軍在背後策動,否則真正自發的民兵不可能有如此整齊的制服、行動攻略和作戰經驗。被西方情報指策劃行動的是俄羅斯軍情總局「格魯烏」(GRU),他們繼承了蘇聯時代的種種滲透、顛覆技術,專門負責國外行動或「反恐」,無論是當年的阿富汗戰爭還是近年的格魯吉亞、車臣戰爭,都有其身影。美國國務院從照片發現,「東烏民兵」裡有熟悉的格魯烏軍官,俄方說他們已退役、與國家行為無關,「東烏政府」人員則承認是以「老戰友」身份邀請他們助戰。至於何以這些「戰友」能擁有全套最新俄式裝備,就心照不宣了。

「東烏民兵」還有不少精銳成員,例如來自烏克蘭的前官方特警隊「別爾庫特部隊」(Berkut)。他們原來隸屬烏克蘭內務部,官方職責是負責「控制群眾」和處理高危犯罪行為,真實職能卻是用一切方式維穩。這編制也是源自蘇聯時代,和俄羅斯關係密切,烏克蘭親俄總統阿努科維奇被推翻前,這支部隊就是負責鎮壓群眾的主力,因而被新政府解散。成員失業後,部份被烏克蘭其他部門收留,部分被俄羅斯吸納(因為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把克里米亞別爾庫克部隊維持下來,並併入俄羅斯內務部),部份卻乾脆加入了「東烏民兵」。這次有報導說擊落客機的導彈直接來自克里米亞基地,也許不是空穴來風。

至於一般「保家衛國」的東烏人為何這樣勇武,也是有結構性原因的。烏克蘭軍事工業所有生產、加工設施當中,70%都集中在東部親俄地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都以製造坦克馳名,不少陳舊的軍火倉庫缺乏管理,成了黑市天堂,令當地人民極容易得到武器。既然軍工成了當地人民的主要生命線,不少家庭世世代代就是從事和製造武器相關的行業,就是沒有受專業訓練的一般百姓,對武器的應用,都可能比一些小國軍隊還要純熟。當東烏陷入混亂,居民靠家傳技能搖身一變,成為「民兵」謀生,也就順理成章。所以說,東烏武裝還是一般「民兵」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