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第一次以「德國」名義奪世界盃?

德國成為二○一四年世界盃冠軍,不少媒體報道說這是「第一次以德國名義奪世盃」,因之前三次(一九五四、一九七四、一九九○)都是「以西德名義奪標」。這是德國統一後首次奪標,自然是事實,概念上卻不是「第一次以德國名義奪世盃」,因這涉及國際關係一個根本問題 — 什麼是「統一」?德國又是怎樣「統一」?

冷戰時代,西德正式國號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東德正式國號則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民主德國」是否名副其實,眾所周知,但西德為什麼是「聯邦德國」,卻意味深遠。這國家原本是由美、英、法盟軍佔領區合併而成,憲法寫明國家未統一(所以正式叫《基本法》以示其過渡性質,而不叫憲法),並預備了不同條文,供未來統一之用。

「聯邦德國」國號從未變

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德國版),聯邦德國成立時不屬其領土的地方,可組成州並申請加入聯邦德國。換句話說,這是讓聯邦德國以統一之名擴張的法理基礎。在一九五四年世盃,即聯邦德國首次奪冠那一屆,一共有三支德國球隊參賽,除了東西德,還有「薩爾蘭代表隊」(Saarland)。薩爾蘭是二戰後從德國領土分割的保護國,由法國管治,法國一度打算讓其變成完全獨立的主權國,作為法德的緩衝,但被公投否決。最後薩爾蘭在一九五七年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成為該國一個新州,根據的就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是為「德國小統一」。

由於東西德「大統一」理應複雜得多,所以在二十三條外,還有另一條文供統一應用,那就是第一百四十六條,即直接頒布新憲法,建構一個全新政體。假如東德政權是通過平起平坐的談判,慢慢和西德合併,那就可能依據一百四十六條,「一加一等於二」那樣成立新框架,並很可能改一個新國號。

但柏林圍牆倒下、共產陣營崩潰,都以驚人速度出現,根本沒足夠時間讓兩德討價還價,故此在一九九○年還是以二十三條促成統一。技術上,那是讓東德自行解體,根據舊體系重組為五個州,並像一九五七年的薩爾蘭那樣,申請加入聯邦德國。聯邦德國此國號從未改變,只是進一步擴大與吞併屬於東德的地方,而非兩德「合併」。以上統一形式不斷被南北韓、兩岸學者研究,與大家也息息相關。

不過,這代表德國統一了嗎?也不一定,因怎樣才算德國完全統一,也是敏感課題。須知二戰前的德國領土和現在頗不相同,一戰前更是大為不同,不少現在屬於波蘭等國的地方,從前都屬於德國,不少奧地利人也依然認為應加入德國。在薩爾蘭「小統一」、兩德「大統一」後,是否還有「超級統一」在後頭,部分人始終放心不下。因此,兩德統一後的《基本法》寫明德意志「已經」統一,以釋鄰國疑慮,但要是有其他地方提出以二十三條加入聯邦德國,依然可以。

所以,這次德國奪冠,名義上和上三次一樣,都是聯邦德國奪冠,不過是一個擴大了的聯邦德國,就像一九七四年奪冠的聯邦德國已多了薩爾蘭州,但國號還是一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